(评论员:山川 审编:杨川)
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长滩河村荣获 “全国文明村” 称号。这份荣誉分量极重,不仅是对长滩河村过往努力的高度认可,更是为新时代乡村文明建设树立了一个崭新且极具价值的标杆。
长滩河村往昔的发展之路布满荆棘,是大巴山深处典型的贫困村。那时道路崎岖难行,产业发展近乎荒芜,房屋破旧不堪,贫困如浓重阴霾,笼罩着全村村民,发展前景一片黯淡。但脱贫攻坚的激昂号角吹响后,长滩河村党总支勇挑重担,以无畏的决心和坚定的信念,带领村民踏上了充满挑战与希望的蜕变征程。他们积极统筹各类项目资金,建成 3 个巴山新居聚居点,拆除大量危旧土坯房,实现全村住房条件达标,村容村貌就此焕然一新,为文明创建筑牢了坚实的硬件根基,也让村民们看到了新生活的曙光。
产业发展在文明创建中起着不可或缺的物质支撑作用。长滩河村因地制宜,探索出 “合作社 + 产业园区 + 农户 + 脱贫户” 的特色模式,通过流转土地,引入业主,打造了瓜蒌、蓝莓、桃李等特色农业产业园区以及畜禽养殖繁育场。同时,深挖自身优势,以打造 “礼义长滩” 为核心,巧妙依托 “化湖 —— 天马山森林公园” 旅游环线,建成桃花观赏园与旅游观光房,并连续举办四届 “桃花节”。这种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使得村民收入稳步增长,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为文明乡风的培育源源不断地注入了源头活水,让文明建设有了更为坚实的经济基础。
文明创建,核心在于人。长滩河村深刻洞察到礼仪孝道乃文明根基所在,便以传统美德为指引,全力以赴提升村民思想道德素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村中将孝道文化全方位融入日常生活。通过开展 “孝亲敬老之星” 评选活动,对那些侍奉双亲尽心尽力、让老人安享晚年的村民予以表彰。在长潭河村,晚辈对长辈的敬重体现在生活的每一处细节,日常嘘寒问暖、精心照顾起居,完美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正如《劝孝歌》中所云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村民们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恩之情。在家庭聚会上,晚辈们会恭敬地为长辈盛饭、夹菜,倾听长辈们讲述过去的故事,一家人其乐融融,尽享天伦之乐。村里还会定期组织为老年人免费体检的活动,子女们积极陪同父母前往,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
在礼仪方面,长滩河村制定完善村规民约,从日常言行到待人接物,皆有细致规范。“礼者,人道之极也”,村民们见面微笑问好、互相礼让,邻里纠纷大幅减少。村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常举办礼仪知识讲座、传统礼仪展演等,让村民在参与中加深对礼仪的理解与践行。在村里的重大活动中,村民自觉遵循礼仪规范,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当有外地游客前来参观时,村民们会热情地打招呼,礼貌地为游客指引路线,介绍村里的特色景点和文化。在举办传统节日庆典时,村民们依照传统礼仪,举行庄重的仪式,传承和弘扬着优秀的传统文化。
长滩河村获此荣誉,意义深远。于当地而言,极大提升了村民的自豪感与归属感,激发内生动力,为乡村持续发展凝聚强大合力。从更宏观视角看,它为广大乡村提供宝贵借鉴。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众多乡村面临产业转型、环境整治、文明培育难题,长滩河村在产业发展、环境塑造、思想引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如同一盏明灯,照亮前行道路。
展望未来,长滩河村应珍惜荣誉、再接再厉。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附加值,深化农文旅融合,让产业发展更具活力。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创新活动形式,让文明理念扎根村民心底。以全国文明村为新起点,在乡村振兴道路上阔步前行,书写更多精彩篇章,让文明之花常开常艳,助力更多乡村踏上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 。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陕西城乡劳动就业网 sxcxldjy.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782481785@qq.com】
推荐
15 / 07月
08 / 07月
29 / 05月
29 / 02月
28 / 06月
22 / 05月
24 / 06月
28 / 06月
22 / 05月
11 / 03月
热榜
标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