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离不开的“主心骨”——记镇安县庙沟镇双喜村党支部书记董同权

9.png

  他精神矍铄,传递着一种信心和力量;他走路好似追风,好像总有干不完的工作;他朴素低调,但在平凡的岗位上每天都燃烧着生命的火光。他就是大山深处群众离不开的“主心骨”--镇安县庙沟镇双喜村党支部书记董同权。

  1989年董同权当选为双喜村副主任,从此开启了他的“村官”之路,先后担任过村委会副主任、主任和党支部书记等职务,亲身经历和目睹了双喜村的变化,三十多年如一日始终坚持一心为民、任劳任怨的情怀,用行动和默默付出,书写无悔年华的绚丽篇章。在他的带领下,双喜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产业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群众生活富裕、乡村治理有效”的和美乡村,该村先后被评为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市级文明村、全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等。

  当笔者走进庙沟镇双喜村,真真切切地看到在董同权带领下的双喜村变化,近距离地接触群众口中的“好书记”。

12.png

1.png

12.png

2.png

3.png

5.png

  基础设施建设的领路人

  走进双喜村,旬河双喜大桥施工现场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场面,董同权和县政协机关驻村干部正在这里查看桥梁施工情况、监督建设质量。“这座大桥真正建到我们的心坎上来了,自从县政协帮扶我们村后办了许多实事好事,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镇村组各级干部好,尤其同权书记这个火车头带得好”。老党员李光志激动地说道。

  “出行靠走,通讯靠吼,饮水靠担,照明靠油。”这是当时双喜村群众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

  “要让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好起来,改善基础设施是关键,早些年群众最关心的事就是用电、通行问题,我们村率先告别了煤油灯时代。”董同权说。1997年当时还是村委会主任的董同权,看到邻村通了电,自己村上的群众照明还是用的煤油灯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发动群众筹集资金6万多元,全部拉上了照明电;2023年争取县电力部门的支持完成了全村电网改造升级。

  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建好阵地,由于原有村办公室场所年久致危,在县政协和县直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筹措资金200余万元,建成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公共服务中心、综治中心、村民协商议事室及群众文化活动广场等,极大地改善了双喜村群众医疗服务、党员活动、百姓文化活动等条件。

  他始终奔走在抗灾和基础设施建设一线。2021年“8.20”洪灾,旬河水位猛涨,龙凤大道被洪水冲毁,村内一、四、五、六、七等5个村民小组280余户群众生产生活受阻无法通行。董同权第一时间发动党员干部、村内有威望的乡贤能人,筹集资金16万元,组织机械、劳力开展生产自救,投工投劳320多个,修筑河堤60多米、平整路面100多米,修复水毁道路,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群众的出行安全。虽然实现了保通保畅,但灾后重建的任务仍很艰巨,在镇党委、政府和包扶单位的重视支持下,他多方筹集争取资金开展灾后重建,修复水毁道路9.4公里和水毁涵洞桥一座、建成便民桥两座,硬化产业路13.1公里。

9.png

4.png

  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初夏的双喜村,到处都是烤烟地膜,从空中俯瞰坡坎、梯田、谷底、坡塬,映入眼帘的是一行行如诗如画的烟田风景,中药材育苗基地“小苗子”正在争先恐后地露出新叶,这不仅是靓丽的风景线,更是现在双喜村支部引领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说起双喜村的产业,不得不提起他们的致富领头雁董同权。

  带头兴产业,增强群众致富信心。面对产业基础薄弱现状,作为村两委领头人,董同权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08年春上,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带头流转土地15亩种植烤烟,当年仅烤烟一项收入达到5万元。当时落实烤烟面临着土地流转难、基础设施差、群众有畏难情绪等问题,他和村两委干部逐组召开院落会,一户一户上门动员,逐地块、逐户做工作,另一方面积极争取烟炉、烟电、烟路等配套设施建设,第二年全村烤烟有新的起色,发展烟农10户、种植烤烟300多亩,实现收入100多万元,户均收入2000元。

  多年的摸索,董同权认识到必须将烤烟产业作为一项长效主导产业来抓,拓宽群众致富路子,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组建了东根烤烟产业合作社,帮助农户流转土地,组织技术员到院落、去田间开展技术服务,他也腾出精力在土地预留、烟苗种植、田间管理、烟叶烘烤、分级分类选烟叶等阶段,全周期手把手、一对一为新烟农提供技术服务,让烟农吃上了“定心丸”。“我得力于董支书的精心引导,从2009年开始种植烤烟,去年我种植烤烟40亩,收入达到了16万多。烤烟周期短、见效快,虽然辛苦点,但在家门口挣的是稳当钱”。双喜村烤烟种植大户葛周贤高兴地说。2024年全村落实烤烟种植450多亩,预计产值达到180万元以上。

  “目前,我们村上烤烟基本上稳定下来了,要想实现群众稳定增收,就必须促进产业转型,有效避免单一产业因气候、技术、管理等方面减产的影响造成的损失”董同权说。近年来,双喜村四支力量积极调动各方资源,党员干部带头、大户示范,探索走出了一条多元化产业发展路子。目前,双喜村产业呈现出多产业融合状态,建成香菇大棚两座,魔芋标准化种植基地1000亩,种植中药材160多亩,养殖鲈鱼30000尾、养猪800多头、养蜂352箱,发展桑园1200亩、核桃建园700亩、板栗建园2000亩,产业的发展不仅让产业大户有了稳定收入,也让一些剩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务工挣了钱。

  “在董支书的带领下,我们村平均每一户都有1-2项长效产业,村、组干部带头发展、都有比较稳定的产业,这样我们收入有保障了,干起工作也有劲了”双喜村党支部副书记田宁介绍道。

7.png

8.png

13.png

  心系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近年来,在董同权带领下,双喜村打造秦岭山水乡村示范点3处,精准锁定“美丽庭院”定位,突出“一户一景”,保留“乡风乡韵”,鼓励村民“房前花卉屋后果”,打造净美庭院105户,成为双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小家美”促进了“村落美”。

  “下一步,双喜村致力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向‘美丽庭院’升级,由‘整脏治乱’向‘求精求美’提升,不断由村庄面上清洁向户内庭院唯美,从而实现乡村绿化、净化、靓化和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提升”。双喜村党支部书记董同权信心满满地说。

  村上建立“村民协商议事室”“和为贵调解室”,将村上老党员、退休干部、乡贤五老聘请回来,通过板凳会等方式开展微协商,收集社情民意,参与协商解决矛盾纠纷40余件,为困难群众办实事100余件;开展道德模范、“致富能手”“五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引导村民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双喜村6名群众分别获“市三八红旗手”“商洛好人”“镇安好人”等称号。

  由于董同权时刻为群众想、处事公道,处理纠纷耐心细致。村民亲切地称他为“和事佬”“急先锋”。2023年双喜村六组在电网改造过程中,一户村民因施工损毁其庄稼和树木要求给予经济补偿问题出现阻工,董同权了解情况后多次深入该组召开院落会议,与施工方、诉求群众反复协调,成功化解该起矛盾纠纷,受到群众认可。

  有亲戚问道:“你当这么多年村干部,现在已经也快六十,还这么辛苦,图个啥?”他笑了笑说:“就图的是为村上、为群众再办好事,心里安。”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董同权先后被镇安县委、镇党委评为“农村致富带头人”“烤烟发展先进个人”“红星党员”“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朱益群 李明灿   通讯员:辛恒卫)


期待您.png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报 刊 网.png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