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中国劳动学会 初审:央行 央通 审编:杨川)

11月10日至11日,由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中国劳动学会劳动人事争议处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前沿问题座谈会在重庆举行。来自全国劳动人事争议处理领域的理论专家与实务工作者齐聚一堂,通过实地观摩与专题研讨,共商争议化解提质增效之道。
会议期间,参会人员先后走进重庆市江北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观音桥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老马工作室"及重庆海尔工业园,实地考察基层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企业内部劳资协调模式等实践成果。其中,以"老马工作室"为代表的基层调解品牌,其"靠前服务、源头化解"的工作方法,以及海尔工业园"劳资沟通前置化、争议处理规范化"的管理经验,引发参会人员广泛关注。

研讨环节围绕三大核心议题展开:如何通过调解仲裁服务助推高质量充分就业,事业单位劳动人事争议的特点及处理技巧,以及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学科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与会人员结合地方实践案例,分享了"调解联盟+仲裁确认"衔接机制、企业内部调解委员会建设等创新做法,就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的衔接痛点提出解决方案,形成多项共识。
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汤涛以《调解仲裁赋能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践与思考》为题作主旨发言,从政策落地、服务优化等角度阐述争议处理与就业质量的内在关联。中国劳动学会劳动人事争议处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林嘉围绕《争议处理制度的创新升级与实践回应》展开论述,提出理论研究需紧扣实务需求的核心观点。人社部调解仲裁管理司司长王振麒主持会议并强调,要推动争议处理工作向"预防为主、调解优先、裁审衔接"转型。
全国总工会法律工作部、中企联雇主工作部,人社部就业促进司、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司等部门相关负责人,部分高校及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以及多地人社部门调解仲裁机构、法院相关负责人参会并参与交流。
据会议主办方介绍,下一步将系统梳理本次座谈会形成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成果,重点在三方面推进工作:一是完善基层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强化多方联动服务;二是推进调解仲裁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智能化建设,提升服务效能;三是深化争议处理领域理论研究与实践融合,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支撑。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陕西城乡劳动就业网 sxcxldjy.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782481785@qq.com】
推荐
11 / 11月
21 / 10月
20 / 10月
16 / 10月
23 / 09月
20 / 09月
20 / 09月
20 / 09月
19 / 09月
05 / 09月
热榜
标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