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阅江楼记

  (作者:辛恒卫)

  2020年春节刚过,应家住南京的战友之邀去看阅江楼。滁州离南京很近,去得较多,玄武湖、中山陵、雨花台、灵谷寺等处,多年前就已去过,但这个阅江楼,倒是第一次听说。然而又想想,以前读过《古文观止》,其中似平有一篇叫《阅江楼记》的文章,谁写的,记不太清了,楼在哪儿也不清楚,是不是这个阅江楼呢?

  后来才知道,阅江楼原本只有文章没有楼的。文章写了一大堆,最后楼却没有建成,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奇事,也是一件趣事。据说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时,并没有到岳阳楼去看过,文章竟然写成了,成了千古名篇。阅江楼虽然未建,但在明代文人诗中却经常出现,“有记无楼”,“有诗无楼”,“有画无楼”,也使得阅江楼多了一些神秘传奇色彩。

  电梯是直通山顶的,从山脚下到山顶,大概有好几十米吧。出了电梯,是一个很大的碑亭,碑亭里有一块巨大的汉白玉石碑,上面镌刻着明太祖朱元璋的《阅江楼记》,为当代书法家所写,并非朱元璋的手迹。碑的背面则镌刻着另一篇《阅江楼记》,正是入选《古文观止》的那一篇,为明代大学士宋濂撰写,书法也是会人的,字非常不错,可惜不是出自宋濂之手,难免令人觉得美中不足。

  看过碑亭,去看阅江楼。进了一楼,是皇帝的红木龙椅御座,御座背后是巨大的金字靠壁,刻着朱元璋的《阅江楼记》节选。和别处的楼一样,阅江楼里有精美的诗赋和楹联,歌颂明王朝的统一和繁荣。再往里面,是朱明王朝的历代帝王画像,从开国之君朱元璋,到亡国之君朱由俭,一应俱全。阅江楼是朱元璋下圣旨让建的,也是朱元璋主动下圣旨停建的,并且在亲自撰写了一篇《阅江楼记》之后,又再撰写了一篇《又阅江楼记》,说明不建阅江楼的原因。在这里摆放朱家的帝王画像,自是再恰当不过了。

  上了二楼,看到的是陶瓷烧制的郑和下西洋巨幅瓷画,色彩斑斓,气势磅礴。二楼又有双面丝绣江南四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和阅江楼的图画,浑然一体,非常耐看。四大名楼中,其他三个楼都是古代就建了的,后来多次毁坏,多次重建。惟有阅江楼是新建的,而且最高。

  登上顶层,四面望去,长江由西而东,如一条白蛇,蜿蜒而去。长江中的船只来来往往,仔细看,可以看到溅起的浪花,这个时候,你才会感觉到,江水一直是奔流着的。

  楼上的走廊,风大得惊人,虽然已是春天,却还是觉得寒气透骨。仰望天空,虽然艳阳高照,却还有层薄薄的雾气,沿着长江再往西看,薄雾蒙蒙,水天相连,大有“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之势!

  朱元璋连《阅江楼记》的文章都写好了,为什么又突然要下旨不建阅江楼了呢?

  原来朱元璋一统天下之后,踌躇满志,便想着建一座既能游玩行乐,又能留名千古的地标建筑—阅江楼。于是不仅自己亲自动笔写文章,还命令所有文官各人都写一篇《阅江楼记》。经龙目御览之后,除了“文章是自己的好”以外,就要数大学士宋濂写得最好了。宋濂的《阅江楼记》,不仅文辞优美华丽,其中还暗富讽谏,委婉巧妙地奉劝朱元璋甭建阅江楼。朱元璋毕竟是一代英主,他不仅看懂了宋濂文章的含义,而且听取和采纳了宋濂的意见。

  宋濂对朱元璋的心思是揣摩过了的。皇帝要建楼,不管对不对,合适不合适,公开反对是不行的,,那样皇帝的面子往哪搁?于是他开篇写道:“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这段话是奉承朱元璋的,但也是话里有话。表面上看是说,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朝,开创的事业,史无前例,无与伦比。但也可以理解为:元朝的时候,是崇尚空变,攀比奢侈的朝代,那些朝代都没有建楼,更何况现在国家刚刚创立,人民需要休养生息,自然更不应该建什么阅江楼。

  下面接着写朱元璋建楼的后果。“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阅江楼建成以后有什么后果啊?京城不安全!站在阅江楼上,京城的一切看得清清楚楚,还有什么安全可言?写这句话,是冒着风险的,点到为止,不能再说了。于是接着朱元璋登楼以后所见、所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政治之思,奚止阅长江而已哉!”我知道皇上建楼,是借此抒发治理国家的政治抱负,哪里是看长江啊!皇上建阅江楼,也不是为了军事防御!“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如今天下已经统一,根本谈不上用于军事防御。

  朱元璋最后认为宋濂写的这篇《阅江楼记》最好,也正是这篇文章,让朱元璋打消了建阅江楼的念头。但是皇帝说过的话,是不好随便收回的,为了对大家有个交代,朱元璋又写了《又阅江楼记》。

  朱元璋说,今年想命因人在狮子山上建一座阅江楼,自从开始一直到快要施工,朝廷里没有一个前来进谏。快动工时,上天自然显灵,责令我不要急于动工。当时我诚惶诚恐,不敢违拗上苍之命,就把工停下来了。我做了一番尝试,要有关的诸大臣们,根据自己想象中的阅江楼,写出记事文,来探试一下他们的想法, 考验一下他们的为人。

  朱元璋接着写道:有臣子说,如今皇上声名教化已达到遥远地方,边陲四夷都被制服,皇恩浩荡,遍及天下,人民都心甘情愿地效命皇上,这可以说险要之处已经巩固了,又何必凭藉阅江楼之高耸,扼住险要地区而抗拒强敌呢?至于把宫室盖得既宽又广,富丽堂皇,建亭台阁榭大兴土木之举,圣贤君主是不干的。

  朱元璋把宋濂《阅江楼记》中隐含的意思写出来,说不建阅江楼是一个大臣劝谏的结果,是自己知错就改的结果,这倒是真心话。而所谓上天显灵不让建阅江楼云云,只不过是自找台阶的欺人之谈罢了。

  两篇《阅江楼记》和一篇《又阅江楼记》,由原来的有记无楼到现在有记有楼,阅江楼的传奇故事本身就已经引人入胜。六朝古都南京,借明王朝这一段有趣的历史,新建阅江楼,圆了明代以来文人雅士的建楼之梦,的确是一件盛事,值得一表。此外,曾有人在解读宋濂《阅江楼记》时,说宋濂《阅江楼记》是应制逢迎之作,未免诬枉了古人。阅江楼建成后,三篇文章但在,前因后果分明,也算澄清了一桩公案,为宋濂辩了诬。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报 刊 网.png

下一篇:象棋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