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腹地、汉水之滨,位于陕南安康西部的石泉县,以“总部企业+社区工厂+家庭工坊”的模式,全力推动新社区工厂发展再上新台阶,让更多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支撑。
石泉县人口18万,农村脱贫劳动力1.97万,能够不出远门,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增收致富是全县许多劳动群众的心愿。近年来,石泉县大力培育和发展以毛绒玩具、电子线束产业为主的新社区工厂,一大批群众在家门口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开启了自己新的致富路。今年以来,我县围绕建设电子线束新基地,坚持招大引强,结合县内外产业布局,延链补链强链,用心服务好落地企业,促进企业扩大投资、增加用工、做大做强。
在康达电子厂里,一位娴熟的女工正在流水线上做网络跳线,这是黄荆坝村一组的江大彩,家里三口人,老公在建筑工地上干活,女儿是县医院的护士。“我现在年龄大了,出去干活没人要,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可以上班,由于离家近、活也轻松,挣钱顾家两不误,屈指一算,我在这已经干了大半年了,平均每月能拿到2800元左右。”康达电子厂的江大彩高兴地说道。“以前就是在家种点地,现在土地征用了,没啥事情干,在这上班很方便,生活充实了,心情也好了。”
如今,在石泉的新社区工厂里,吸纳了大批像江大彩这样的剩余劳动力,他们摇身一变,从职业农民转变成了产业工人,能在本县的新社区工厂就业,不仅照顾了家中的老人和小孩,还有稳定的收入,解决了很多后顾之忧。
截至目前,通过新建、改造、购买等方式建成16个新社区工厂厂房1.1万平方米。建成毛绒玩具、电子线束、服装等类型劳密企业79家,其中,符合新社区工厂标准的3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吸纳就业1501人。2021年新增电子线束新社区工厂11家、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其中康达电子总部二期也已投产,基本形成了电子线束全产业链,为吸纳县外、省外劳动者来石就业提供了需求。
今年以来,新社区工厂快速投产,得益于总部提供订单,家庭工坊培养储备工人,越来越多的搬迁群众在新社区工厂就业,他们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总部企业+社区工厂+家庭工坊”模式,为新社区工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也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辟了新路径。(通讯员:袁素娟 审核:郭家斌)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陕西城乡劳动就业网 sxcxldjy.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782481785@qq.com】
推荐
27 / 09月
03 / 08月
17 / 01月
15 / 12月
11 / 01月
13 / 10月
27 / 12月
25 / 10月
15 / 08月
17 / 10月
热榜
标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