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雁振翅桑梓地,创业潮涌富万家 —— 白河县 “归雁经济” 赋能就业增收纪实之四

  (作者:毛红军  审编:杨川)

6.jpg

  编者按:

归雁振翅绘新篇,白河稳就业促增收的实践密码

  在全省深化 “三个年” 活动、打好 “八场硬仗” 的战略部署下,白河县以 “四百工程” 为抓手,将 “归雁经济” 作为破题之钥,推动劳务输出大县向创业就业热土转型。从 “十万大军出秦巴” 的漂泊图景,到 “群雁齐飞兴桑梓” 的振兴气象,白河用政策暖意焐热乡愁,以产业赋能激活动能,让返乡创业者成为带动就业的 “领头雁”,书写了一曲乡情与发展双向奔赴的实干乐章。

  稿件中,仓上镇王加洪夫妇从针织作坊到产业集群的蜕变,陕西索越户外用品有限公司年产值破 2000 万元的跨越,正是白河 “引凤还巢” 成效的生动注脚。341 名返乡创业者带动 3200 余个岗位,1.3 亿元创业担保贷款精准滴灌,不仅让 “体能型” 劳动力向 “技能型” 转型,更将农民嵌入产业链条,实现从 “输血” 到 “造血” 的质变。这种以乡情为纽带、以政策为羽翼、以产业为根基的实践,既破解了就业增收难题,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从秦巴腹地到广阔天地,白河的探索印证:当千万游子的创业热情与地方发展的政策红利同频共振,便能绘就 “就业稳、产业兴、乡村美” 的时代画卷。这不仅是县域经济破局的鲜活范本,更是共同富裕道路上值得深描的实践注脚。

39.jpg

归雁振翅桑梓地,创业潮涌富万家 —— 白河县 “归雁经济” 赋能就业增收纪实之四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在秦巴腹地的白河县,一场以 “归雁经济” 为引擎的就业振兴实践正蓬勃展开。这座昔日的劳务输出大县,紧扣稳就业促增收主线,深化 “四百工程”,以乡情为纽带、政策为羽翼,吸引万千游子返乡创业,让 “走出去” 的打工潮化作 “引回来” 的创业风,在桑梓大地上奏响共同富裕的新乐章。

1.jpg

2.jpg

  引凤还巢,乡愁化作创业潮

  白河县素有 “十万大军出秦巴” 之说,6.4 万外出务工者如候鸟般奔赴四方,于商海浪潮中淬炼本领、积累资源。近年来,当地以 “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 为号召,深耕 “归雁经济” 沃土,鼓励能人返乡兴业。仓上镇王加洪夫妇便是典型范例,他们结束十余年异乡漂泊,将在外习得的缝纫技艺化作创业火种,从针织小作坊起步,在政策扶持下成长为辐射三镇、带动 220 余人就业的毛绒玩具产业集群,年产值超百万,实现 “一人创业、百户增收”。类似故事在白河不断上演,341 名返乡创业者如星星之火,点燃 3200 余个就业岗位,让 “群雁齐飞” 的盛景成为县域发展新动能。

3.jpg

4.jpg

  筑巢兴业,产业蝶变惠民生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 白河县深谙产业兴则就业稳之道,为返乡企业量身定制发展路径。吕志斌兄弟创办的 “陕西索越户外用品有限公司”,凭借国际先进生产线与自主品牌,产品远销海内外,年出口额突破 2000 万元;益成服装厂扎根城关镇,吸纳 80 余名工人,年产值与创汇双破 2000 万元大关。这些企业不仅带来技术革新,更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升级,让 “体能型” 劳动力向 “技能型” 转型,将农民嵌入产业链条,实现家门口的 “造血式” 增收。

5.jpg

6.jpg

  春风化雨,政策护航展宏图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白河县以 “真金白银” 与 “暖心服务” 厚植创业沃土。近三年,1.3 亿元创业担保贷款、356 万元创业补贴精准滴灌,用地审批 “绿色通道”、税费减免等政策应享尽享,更以荣誉表彰激发创业热情 —— 金辉等企业荣膺 “返乡创业示范企业”,胡滨等能人获评 “就业示范标兵”,王煜等带头人扎根基层引领乡村振兴。政策春风拂过,归雁创业者既收获财富,更实现价值,为县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从 “他乡追梦人” 到 “故土领路人”,白河县的 “归雁经济” 实践,生动诠释了乡情与发展的双向奔赴。当万千游子的创业热情与地方政策的精准扶持相遇,一幅就业稳、产业兴、乡村美的时代画卷,正徐徐铺展在秦巴山水间,为区域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提供鲜活范本。



第61-2 期待您关注.jpg

第59-3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报 刊 网 矩阵.jpg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