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付明亮 马君 审编:杨川)
4 月 29 日清晨,一面金线绣制的锦旗在咸阳市泾阳县养老保险经办中心格外醒目。“尽职尽责,为民服务” 八个字,背后藏着一段跨越二十载的暖心故事。大庄村村民王阿姨与工作人员双手紧握,声音哽咽地说道:“感谢你们,事情再难也没一句推诿,实实在在把我这事儿办完了!我老伴在天之灵也能安息了。”
这面锦旗的背后,是一场 “资料不全主动帮、证明难开上门找” 的暖心行动;是一场 “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汗水化解难题” 的为民接力;更是经办中心抓好群众身边实事,把群众焦虑扛在肩上的生动体现。
“缺材料≠办不成”:数趟下乡跑出 “担当温度”
七十多岁的王阿姨因老伴去世需申领丧葬费,却因部分证明年代久远、资料不全,难以提供正常办理业务所需材料。工作人员详细了解情况后,没有 “一退了之”,而是启动 “疑难事项专班服务”。
专班由中心分管业务的负责人带队,两名党员随行,多次驱车前往王阿姨所在的大庄村村组,走访村委会、派出所等地,实地考察取证,补充缺失证明。在关键材料真实的前提下,通过跨部门核验,采用 “承诺 + 核查” 的审批机制,容缺受理,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不踢皮球” 的底气:制度落实托举 “有感服务”
经办中心实行 “首问负责制”,首个接待群众的工作人员须全程跟踪事项,杜绝推诿。王阿姨初到经办大厅时,因材料缺失心里忐忑不安,担心自己年纪大跑不下来。接待她的年轻党员柜员主动认领此事,及时留下王阿姨的联系电话,把 “需群众跑” 变为 “代群众跑”,并实时沟通工作专班的进展。当在村委会找到一张二十多年前的证明时,村支书感慨道:“现在不仅制度好,还有好干部来落实啊!”
从 “一件事” 到 “一类事”:民生实事的 “乘数效应”
泾阳中心积极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促进经办服务提质增效。进一步丰富 “泾诚颐港 136” 党建服务品牌内容,常态化开展全业务、全流程、全事项的 “三全代办” 活动,在全面推行网上经办的基础上,丰富预约办、上门办、协查办等方式,为特殊人群及难点堵点问题提供便利,立足群众需求,提升为民服务成效。
锦旗上金线绣出的不仅是感谢,更是对为民服务的认可。当 “资料不足” 不再成为办事的 “拦路虎”,当 “跑多次” 变为 “我来跑”,群众的获得感便在这 “多走一公里” 的脚印中悄然生长。正如中心负责人所言:“‘有感实事’不需要惊天动地,但必须让参保企业、群众摸得着温度、看得见诚意。”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陕西城乡劳动就业网 sxcxldjy.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782481785@qq.com】
推荐
27 / 09月
03 / 08月
17 / 01月
15 / 12月
11 / 01月
13 / 10月
27 / 12月
25 / 10月
15 / 08月
17 / 10月
热榜
标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