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劳动者权益保障是服务型政府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抓手。面对当前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市场经济时代劳资关系日趋复杂,劳资矛盾更加多元化的大形势,构建科学完善的人社服务机制体制,更好地维护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人社监察质效提升,是社会服务保障领域深化改革创新的重要课题之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力维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按照省、市关于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要求,西安浐灞国际港充分发挥机构融合1+1>2的行政资源叠加对劳动权益保障工作的促进作用,全面梳理总结近年来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一站式服务中心(简称服务中心)机制运行工作经验,积极探索打造“1+10+N”人社服务体系(简称体系)即服务中心2.0版,有效提升西安浐灞国际港劳动纠纷诉源治理水平,有力完善全区人社领域风险防控体系。
2023年12月15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督导调研浐灞国际港根治欠薪工作。
2024年6月6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方红卫调研浐灞国际港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
2024年10月29日,人社部劳动保障监察局一级巡视员陈岚一行深入西安浐灞国际港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一站式服务中心调研指导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开展情况。
2024年5月15日,济南市人社局调研浐灞国际港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
西安浐灞国际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为提升西安浐灞国际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向人力资源服务水平,满足辖区居民社保、就业、劳资纠纷维权等需求,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2014年12月22日,西安市人社局以委托执法形式委托西安浐灞国际港管委会在辖区内开展人社工作,2024年劳动监察、劳动仲裁机构及人员快速融合,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派出庭以“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截至目前,配备劳动监察、劳动仲裁、工伤认定、劳动关系等工作人员24名,在浐灞国际港南二厅1楼一站式服务中心日常办公。
2024年1月至今,西安浐灞国际港受理劳动者维权案件1306起,涉及2357人次;高效处置全国欠薪平台线索4017条,办结率99.03%;西安市欠薪平台线索办理735条,办结率100%;高质量办结12345热线工单2920余件。
西安浐灞国际港“1+10+N”人社网格管理体系 亮点突出
体系内容
“1+10+N”人社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1”即一站式服务中心——全市首家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一站式服务中心。西安市人社局、西安浐灞国际港管委会、未央区人民法院联合成立全市首家“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一站式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沟通联系未央区人民法院、灞桥区人民法院、西安铁路运输法院入驻服务中心,实现单一府院联动解纷向多级协同共治劳动纠纷蝶变,进一步降低人社领域隐患风险,提升广大劳动者满意度。
“10”即十个网格——围绕人社服务,将西安浐灞国际港实控面积176.52 平方公里范围划分10个网格服务单元。条块推进网格内项目、用人单位劳动纠纷诉源治理,以街办、产业园为网格骨架支撑,将根治欠薪工作内容融入领导干部包抓项目事项,逐渐形成委领导-中层干部-干部三级协同、源头防欠治欠机制。
“N”即网格内若干“人社服务工作驿站”——网格内若干个人社服务载体。依托入区企业办公聚集楼宇、在建项目、社区等载体,将网格劳动用工监管触角延伸至各网格内若干“末梢神经单元”即人社服务工作驿站,逐步满足各类用人单位多样化人力资源服务需求,进一步提升人社民生基层综合治理能力。
内在联系
以“1”的平台辐射,“10”个网格多元管理,“N”的监管延伸,形成由点到面、横纵交错、多元协同的多维度人社服务体系。
通过延伸人社执法触角,实现由人社“单一治理”向“多元化解”管理模式转变,将劳动争议诉前调解链条延伸至服务中心,整合劳动纠纷行政调解资源,发挥“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司法审判+强制执行”组合拳优势,最大程度将人社领域矛盾纠纷吸附在园区,处理在诉前,源头降低劳动用工风险发生率,降低“全国欠薪线索反映平台”线索总量,提升线索办结率和劳动者满意率。积极探索高效便捷劳动权益保障服务新模式,强化指导企业规范化用工、妥善解决劳动纠纷难题、零距离劳资法律咨询服务、多元调解群体性劳动争议等内容。通过人社投诉举报案件快速受理、快速调查、快速裁决、快速审理、快速执行的“五快”工作机制,高效化解人社领域矛盾纠纷,形成矛盾联调、力量联动、信息联通的可复制推广的“人社领域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新模式。
西安浐灞国际港“1+10+N”人社网管体系“树标杆、创品牌”
一站式服务中心“123工作法”
“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一站式服务中心”位于西安浐灞国际港浐灞大道商务中心南二厅一楼,面积约400平米,为农民工朋友提供人社法律法规咨询、证据材料梳理、立案指导、工资纠纷调解、劳动仲裁、司法诉讼等服务。
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一站式服务中心实行“一二三”工作法,即:“一站式”全流程跟踪服务劳动者维权、“双轮”驱动府院联动化解劳动纠纷、“三项”机制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一是“一站式”全流程跟踪服务劳动者维权。全面整合劳动监察、劳动仲裁、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等资源,按功能划分为调解区、仲裁区、司法审判区,调解、仲裁、审判各环节无缝对接,采用“三公示一告知”即投诉举报信息公示、网上投诉举报受理公示、建筑领域农民工权益公示,24小时受理电话告知。针对农民工欠薪投诉举报,按照“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原则,实行“一口受理、多级联动、归口办理、集中解决、跟踪服务”,坚持让服务多跑路,农民工少跑腿,全面畅通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有效降低农民工维权成本,提高满意度和获得感。
二是“双轮”驱动府院联动化解劳动纠纷。服务中心以人社和法院联合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集中办公为依托,推行“府院联动”,双轮互动。全面整合劳动监察、劳动仲裁工作机构,实行人员拉通式管理,工作上借力扬长,发挥1+1大于2作用。未央区人民法院选派法官、特邀调解员等工作人员常驻办公,与劳动监察、仲裁仲裁等工作人员相互配合、互补支撑、共同联动、形成合力,推动建立农民工工资维权,快速受理、快速调查、快速裁决、快速审判、快速执行的“五快”机制,对于解决调解结案难、调查取证难、裁审衔接难等问题,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大幅缩短审理时间,减少农民工诉累。
三是“三项”机制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坚持构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机制;打造专业人员调审服务机制;推进快速化服务保障机制。以服务中心为平台,开展典型案例以案释法、法律法规集中宣讲,法治知识培训教育三大活动,保障依法依规操作。定期开展典型案例警示教育,邀请专家开展法律法规面对面授课,常态化开展劳动者维权知识普及学习,大力营造企业懂法、守法,劳动者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抽调业务骨干开展纠纷调解,司法工作人员制作笔录、进行法律咨询、出具民事裁定书;针对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采取“零证据”先行调查制度,由劳动监察、住建等工作人员联合调查、共同调解,对无法达成调解意见的,优先就地申请劳动仲裁,符合立案条件的,当天立案,及时受理。符合司法立案的,实行就地办案、巡回审判。
强化全区“10”个网格管理
中层领导干部包抓项目联动治欠。将领导干部包抓项目与治欠工作深度融合,邀请市人社局劳动维权中心、未央区法院、区住建局开展包抓干部项目检查培训会,每月向区治欠办反馈项目检查单,督促项目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源头参与化解项目欠薪隐患。形成区治欠领导小组、管委会中层领导干部包抓项目、街办产业园属地管理等防欠治欠联动机制。
持续构建10个人社网格。紧盯划定10个物理网格要素摸底,在各网格用人单位劳动用工、新建项目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及灵活就业、新业态就业群体权益保障等工作基础上,与住建、产业园、街办等单位密切联动,抓紧抓实各用人单位主体落实人社法律法规情况,依法查处重大违反人社法律法规行为,重点对劳动密集型企业、新就业形态企业、在建工程项目单位遵守劳动用工相关规定落实情况动态监管,逐步形成集“前哨”预警、动态解纷、精细化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10个网格监管链。
持续强化网格监管水平。常态化开展工程领域网格在建项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落实情况检查工作,开展劳动用工检查暨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工作,以企业人社守法诚信评价工作为抓手,指导网格内企业规范用工。2024年,开展诚信等级评价企业162家,完成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检查40家,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企业38家,向有关单位下发各类法律文书184件,持续强化依法监管水平。
加大人社普法宣传。采取“进企业、进项目”方式,开展“促规范·保权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送法律、护薪安、暖人心”护薪维权政策法规宣传活动、青年仲裁员服务企业等活动12次,宣传人社法律法规知识,发放法律宣传资料2000余份,解答劳动法律知识520余人次,进一步规范企业劳动用工管理,提高劳动者依法维权意识。
推进人社服务工作驿站建设
推进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规范建设。在构建人社服务网格化管理时,统筹现有行政、企业资源,依托入区企业办公聚集楼宇、在建项目、街办、产业园、社区等载体,建立“人社工作驿站”,目前已建立并完善新筑、新合和诸暨商会等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逐步强化指导企业规范用工、多元化解群体性劳动争议。同时,推动劳动纠纷预防和源头治理,安排工作人员赴西安市浙江诸暨商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围绕调解组织工作流程、规范服务标准、提升劳动争议调解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等方面开展指导。
西安浐灞国际港诸暨商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揭牌成立
推进新就业形态群体劳动者权益保障。为深入构建广领域、深层次和谐劳动用工环境,助力园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浐灞国际港开展新就业形态群体人力资源服务座谈活动。邀请市人社局劳动关系处、调解仲裁处、市仲裁院、人社监察支队领导莅临指导,园区康佳、佳帮手、旷世传声、栢奕等新业态相关企业参加座谈。健全新就业形态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持续推进企业积极参与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创建,促进新业态经济健康发展。
依托“零工驿站”暖心服务劳动者。依托浐灞国际港零工驿站搭建辖区适龄群众与用人单位的“心纽带”,为周边群众提供劳动权益维护、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法律援助、关心关爱、求职登记、技能培训、候工休息等便捷、高效、优质的暖心服务。劳动监察仲裁与就业人才、社保紧密联动,向前来求职辖区群众进行劳动法律人社政策宣传,促进网格内各企业单位提高劳动用工管理效率,源头营造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和谐用工氛围。
人社服务“1+10+N”体系 亮点纷呈
开辟治欠工作新路径。相比以往劳动监察“单兵作战”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的情况,该体系率先融合了劳动监察、劳动仲裁、司法确认、诉前调解、司法审判等多种资源,让作为“最后一道屏障”的司法程序提前介入,在案件处理环节中进行有效衔接,分级分类处置,采取“接、查、调、确、引”工作流程,充分发挥司法确认制度高效、便捷、权威的优势,形成根治欠薪工作体系。一方面提高了处理拖欠劳动者工资案件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有效降低了劳动者的维权成本,为推进治欠工作奠定了基础。
构建治欠法治新模式。提升治欠法治化水平、以服务中心为阵地、以司法服务为核心,坚持依法治欠,通过宣传法律法规、组织法律培训营造企业懂法、守法,劳动者学法、用法的和谐氛围。利用司法先予介入的优势,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知识宣传到位、运用到位,充分发挥法治的权威,充分发挥法治的公正,有力推动普法工作迈入新途径,推动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水平迈入新起点。
建立治欠工作新格局。围绕“事前预防、事中监管、事后处置”三个重要环节,聚焦重点领域,坚持控新治旧,实现欠薪问题清仓见底;坚持断根治本,突出抓好欠薪问题源头治理;坚持依法治欠,保持打击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坚持齐抓共管,形成治欠工作合力,有力推进治欠工作取得实效,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人社服务“1+10+N”体系 成效显著
运用“五快”机制,创新“行政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方法,自“1+10+N”人社服务体系打造以来,通过协调、司法确认等方式累计为4849名劳动者解决工资5260余万元,为全市乃至全省治欠工作新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浐灞国际港管委会、未央区人民法院“府院联动”开展诉源治理典型性案例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并经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采取“接、查、调、确、引”化解农民工工资工作法获评陕西省政法委“新时代枫桥经验”。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方红卫,省人社厅厅长蔡钊利、济南市人社局等相关领导,先后督导调研浐灞国际港保障劳动者权益创新做法。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社会劳动关系稳定和谐,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西安浐灞国际港将持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有关讲话精神,把保障劳动者权益作为为民服务的重要抓手,充分依托“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一站式服务中心”府院联动解纷,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治欠,持续健全完善“1+10+N”人社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人社“1+10+N”网格管理体系在防欠治欠、劳动纠纷基层治理等方面作用,着力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营造区域劳动关系和谐有序的良好氛围,为构建西安文化交流轴的承载地、双向开放引领职能的核心区和北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点,打造西安城市新中心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贡献更大力量。
(文图:李新霞 黄庆会 审编:杨川)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陕西城乡劳动就业网 sxcxldjy.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782481785@qq.com】
推荐
27 / 09月
03 / 08月
17 / 01月
15 / 12月
11 / 01月
13 / 10月
27 / 12月
25 / 10月
15 / 08月
17 / 10月
热榜
标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