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小院落”推动基层“大治理”

  (作者:班文颖 辛恒卫)

  “路灯架设在哪里,土地如何流转,大家有啥意见建议说一说……”近日,在陕西镇安县西口回族镇岭沟村农家“小院落”里,村组干部与回汉族群众面对面,你问我答,解疑释惑,共同商议解决村里的事务。

  近年来,镇安县西口回族镇紧盯群众急难愁盼,探索创新“小院落”“小广场”等基层治理品牌,采取“板凳会议”“随机会议”等形式,以“小切口”推动基层“大治理”,着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1.png

  让百姓事有地方说

  “小院落”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通过听民声、纾民困、解民忧,让回汉族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西口回族镇党委书记王涛表示,将进一步完善“小院落”工作机制,常态化召开“小院落”民情会、“板凳会”“炕头会”,通过干部问事、村民说事、集中议事等方式,将乡村治理触角真正延伸到基层末梢。

  “小院落”按照就近、就地、就事、就便原则,设在回汉族群众“家门口”,充分发挥村民说事、议事、主事功能,以解决问题、服务群众为目标,从民生小事着眼、群众所需着手,让百姓事有地方说,理有地方讲,题有人解,难有人帮,切实达到“群众吹哨、小院报到”的效果。截至目前,全镇高标准打造“小院落”“小广场”10余个,均已有序开展议事活动。

2.png

  在家门口排忧解难

  “现在村里的大小事都可以召集党员群众在‘小院落’共同议事论事,人人都可以出谋划策,参与其中。”谈及村里议事机制,回汉族群众都赞不绝口。

  西口回族镇借助“小院落”“小广场”千方百计地为回族群众排忧解难,在群众家门口汇聚起强有力的说事解难力量,鼓励大家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想出解决的办法,充分发挥回汉族群众各方面的才能与资源,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让群众自主议事、平等协商、自我服务,真正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村里以组为单位推选老党员、老干部、老乡贤、法律顾问等组建“小院落”议事会,挖掘“小院落”治理力量。通过上门走访、微信征求、电话询问等方式,实现党声传递、居民歇脚、民意收集,推动基层治理由“问题找上门”向“上门找问题”转变,形成良性互动、共建共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3.png

  议事议出乡村大振兴

  “自从镇上开展‘小院落’推动基层”‘大治理’实践活动以来,党员们在‘小院落’内学习党的理论、村组干部们在‘小院落’内宣讲党的政策方针、镇上的司法干部、治安民警和乡贤们在‘小院落’内调解邻里矛盾纠纷、回汉族群众们在‘小院落’内讨论家园建设、产业发展、组规民约等事宜,有效解决了村民事务无人管、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西口司法所长郭宏斌说。

56.png

  西口回族镇岭沟村在开展“小院落”推动基层“大治理”实践中,2020年党员干部、致富能人积极带头为村上谋发展、促振兴,将200亩旱地改造成水田,流转给陕西岭沟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栽植水稻,投入资金600万元,注册了“岭沟米”商标,组建了一支管理人员和技术团队,开展稻田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并建起了“岭沟米”生产厂房、购买了大型脱粒机等,基本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生产线。目前,香味久远的“岭沟米”以每斤50元的价格,已销往河南、河北、西安等省内外超市和宾馆酒店餐桌上。

  “岭沟米”生产基地的建成,年稻谷总产量达到64000多斤,总收入已达到了180多万元,既让村集体实现了增收,还使全村50户80多名剩余劳力在家门口实现了季节性务工挣收入。

  西口回族镇岭沟村2022先后被商洛市评为“文明村”、“卫生先进村”,镇安县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优秀村”称号。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报 刊 网.png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