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宝鸡市太白县养老保险经办中心 查慧芳 审编:杨川)
“时光不语,却记录下一切。” 推开养老保险经办中心档案室的门,陈年纸张特有的气息,似带着岁月的厚重,扑面而来。淡蓝色窗帘半掩窗棂,细碎阳光如金色丝线,穿透缝隙,在深褐色档案柜上勾勒出明暗交错的纹路。泛黄的纸质卷宗与泛着冷光的电子屏静静相对,宛如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而我,便是这座时光驿站的守护者,以十二年光阴,丈量档案的厚度,于字里行间,触摸岁月的脉搏。
忆往昔,2010 年盛夏,宝鸡市养老保险经办处与档案局联合推进档案管理工作 “AAA” 认证,我亦由此踏入这片未知领域。彼时,在我心中,档案工作不过是白发老者的 “专属”,是积尘书架与单调劳作的代名词。然而,当推开那扇斑驳木门,眼前景象却令我大为震惊。锈迹斑斑的铁皮柜歪挤墙角,褪色卷宗似枯叶随意堆叠,字迹在岁月侵蚀下模糊难辨,霉味与陈旧气息混杂,让我手心沁汗,满心懊悔,仿若误入迷局,接手了一个无解之结。
但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骨子里的倔强让我选择直面挑战。在县档案局专业人员指导下,我开启了与档案的深度对话。裁纸刀划过纸面的脆响,装订线穿梭卷宗的沙沙声,交织成那段日子里最动人的乐章。我如一位 “修复师”,用镊子细心抚平卷曲纸页,为脆弱边角贴上保护条,将零散资料按类规整。当第一排整齐的档案柜在阳光下闪耀新辉,我第一次读懂了这些沉默卷宗的独特魅力。曾经的抗拒,也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悄然化作了深沉的热爱。
回望来时路,年少时的天马行空,在 2009 年回到太白老家,成为养老经办中心协理员的那一刻,沉淀为 “择一事,终一生” 的坚守。从初时的手足无措,到如今的驾轻就熟,十二年时光,见证了档案室从简陋逼仄到窗明几净的蜕变,亲历了档案管理从手工操作到数字化转型的时代变迁。胸前的工作牌虽已褪去鲜亮,却承载着岁月赋予的厚重与荣光。
这些看似冰冷的文件,实则承载着群众的真切期盼。“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小到家庭琐事,大到社会治理,档案都在无声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曾有一个暴雨突至的午后,一位老人因档案缺失无法办理退休,焦急万分。我迅速登录系统检索,发现是老人三十年前的知青档案在移交时出现编号误差。我凭借数字化索引与历史卷宗仔细比对,在数百份档案中寻得老人档案。当看到老人握着档案热泪盈眶,我更深刻体会到档案工作 “为群众办实事” 的重量。
前行之路,挑战不断。养老档案庞杂繁多,几十年的个人参保信息、转移信息表、财务档案,以及纸质与电子档案的协同管理,无不是对耐心与智慧的考验。面对难题,我摸索出自己的方法:制作详细索引表,建立实时电子台账,将分类规则铭记于心。如今,站在档案室窗前,看夕阳为档案柜镀上金边,那些挑灯整理档案的夜晚便会浮上心头。从战火中冒死护档的先辈,到新时代默默耕耘的同行,档案事业的传承,是无数坚守者用热爱与责任书写的篇章。而我,愿做时光的记录者,以匠心守护每一份记忆,让档案之花在岁月中愈发璀璨。
当年轻同事好奇问我:“每天面对这些档案,不觉得枯燥吗?” 我轻抚档案盒中的纸张,轻声答道:“每一张纸张,都承载着历史记忆,关乎参保群众利益,亦是经办工作的见证,怎会枯燥?”
暮色渐浓,漫入档案室,智能温湿度调控系统发出轻微嗡鸣。我轻轻抚摸电子档案备份硬盘,心中明白:我们这代档案人,既要守护好历史的 “根”,更要为未来培育 “枝”,让档案事业在岁月长河中,绵延不绝,熠熠生辉。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陕西城乡劳动就业网 sxcxldjy.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782481785@qq.com】
推荐
29 / 05月
29 / 02月
28 / 06月
22 / 05月
24 / 06月
28 / 06月
22 / 05月
11 / 03月
18 / 06月
27 / 03月
热榜
标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