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羊铺就致富路,贫困家庭迎曙光 —— 记宝鸡市陇县八渡镇大力村刘军奇的创业传奇

  (通讯员:张鸿雁 肖宇阳   初审:央行 央通达  审编:杨川)

20.png

  在宝鸡市陇县八渡镇大力村,有这样一位坚毅的创业者 —— 刘军奇,他以养羊为笔,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1.jpg

  刘军奇,今年 37 岁,家住八渡镇大力村二组。家中父亲年过六旬,母亲患有三级肢体残疾,生活的重担如同一座大山,沉沉地压在他的肩头。此前,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依靠刘军奇在外务工,然而,打工收入并不稳定,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所谓 “穷则思变”,当他得知县上大力发展羊乳产业,还有诸多扶持返乡人员创业的优惠政策时,心中燃起了希望的火苗。经过深思熟虑,他毅然决然地结束了打工生涯,踏上了充满挑战的创业之路。

  2016 年上半年,产业扶贫的春风刚刚吹到村上。彼时,许多贫困户面对养殖产业,因担忧风险而持观望态度。但刘军奇却心意已决,正如古人云:“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他说干就干,在村干部的协调帮助下,解决了羊场用地的难题。同时,借助国家扶贫专项贷款,资金问题也迎刃而解。很快,一座羊舍拔地而起,他满心欢喜地买回了 10 多只奶山羊,正式投身养殖产业。此后,刘军奇全身心地投入到奶山羊的养殖中。他精心照料每一只羊,观察它们的饮食、健康状况,学习科学的养殖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铁杵也能磨成针。” 在他的悉心呵护下,圈里的奶山羊只只膘肥体壮,欢蹦乱跳。看着茁壮成长的羊群,刘军奇的心中满是喜悦与希望。他一边精心饲养现有的羊群,一边瞅准时机购买新的奶山羊,羊群规模逐渐扩大。到了年底,羊群数量发展到 150 多只,当年出栏 60 余只,不仅收获了可观的收入,还迅速还清了贷款,成为全村脱贫致富的典范。刘军奇感慨地说:“国家的扶贫政策为我们提供了机会,但想要真正脱贫,还得靠自己的努力拼搏。”

2.jpg

  初尝养羊的甜头后,刘军奇并未满足于现状。他心中有更宏伟的蓝图,决心扩建羊舍,扩大养殖规模,在羊乳产业中大展宏图。2017 年底,他向村上提交了建立家庭牧场的申请,计划按照 200 多只的养殖规模,兴建一座标准化羊舍。建成投产后,预计可提供 10 多个劳动就业岗位。他的设想得到了村委会、镇政府以及县畜产局的大力支持,建设用地、专项扶持资金等困难都顺利解决。经过一番努力,2018 年底,标准化羊舍建成投产。如今,刘军奇的养殖规模稳定在 200 只左右,年交售鲜奶 30 多吨,年收入达 20 余万元。同时,他的牧场吸纳了本村 10 名就业困难人员,帮助他们实现了就业。刘军奇不仅自己走上了致富路,还为全村推进产业脱贫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在八渡镇大力村,刘军奇的故事如同一首激昂的创业之歌,激励着更多人勇敢地追求梦想,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A.png

B.png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