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县:丰收季里螃蟹体肥爪壮抢“鲜”上市

   (通讯员:丁峰 辛恒卫)

6.png

  金秋时节,螃蟹体肥爪壮。在秦岭深处镇安县西口回族镇青树村——镇安县岭鸿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大闸螃蟹养殖基地,工人们一大早就忙碌起来了。捕捞、转运、分拣,一只只个大饱满、张牙舞爪的螃蟹被分装打包后进入市场。

1.jpg

  “我们从现在开始捕捞、销售,一直可持续到10月上旬”。镇安县岭鸿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大闸螃蟹养殖基地负责人陈林男说。“今年200亩螃蟹,4月初投放蟹苗5000斤,捕捞季预计能收获螃蟹20000斤左右,按照每斤60元出售,可实现收入120多万元,主要销往西安、镇安等地”。

2.jpg

  镇安县西口回族镇青树村地势平坦,有一条河流穿境而过,形成了大面积的湿地、沼泽和湖泊,具有得天独厚的水产养殖条件。

3.jpg

  2017年3月,西安创业有成的青年陈林男在一次外出考察时来到西口回族镇青树村,发现了水产养殖商机,当年11月他就在青树村投入资金近千万元流转承包下湿地510亩,其中种植贡米160亩,建虾池150亩,建蟹塘200亩,做起了特色水产养殖业。特别是在养殖大闸蟹上,为进一步掌握养殖技术,陈林男一边从书中找答案,一边向专家请教学习,通过不断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养出的大闸蟹品质高、味道鲜,市场销路好。

4.jpg

  “这大闸蟹养殖基地建成后,既让村集体经济实现了增收,还使村上10多名脱贫户村民在家门口长年务工挣到了钱。”西口回族镇驻镇安岭鸿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党小组组长丁峰说。

  近年来,镇安县西口回族镇不断深挖特色资源,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发展思路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用产业化思维发展现代特色农业,鼓励各村从靠天吃饭到集约生产,通过高科技、标准化的种养殖方式,让农产品产出更高、质量更优,实现一大批高品质农产品由集约化生产端上省内外消费者的餐桌。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报刊网.png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