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举行2024年一季度新闻发布会

4.png

  4月23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举行2024年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一季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 陈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副司长):

  各位媒体朋友,上午好!欢迎参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24年一季度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李金生先生,劳动关系司司长李新旺先生,工伤保险司司长郑玄波先生,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王晓君女士,就业促进司副司长陈勇嘉先生参加发布会,并一同回答大家的提问。

  主持人 陈峰:

  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一季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主要进展情况。

  一季度,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人社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工作取得良好开局。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持续完善政策服务体系,出台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通知、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意见,组织春风行动、“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开展高校毕业生专项招聘服务,推动就业政策落实落地,人力资源供需匹配不断提升。1-3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03万人。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稳妥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个人养老金制度、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平稳实施,社保基金监督管理和投资运营不断加强,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启动实施。截至3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7亿人、2.4亿人、2.9亿人。1-3月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2.2万亿元、总支出1.8万亿元,3月底累计结余8.6万亿元,基金运行总体平稳。全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13.8亿人,覆盖98%人口,其中9.86亿人同时领用了电子社保卡。

  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制定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稳步推进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大力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推动各级各类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

  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开展第一届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整合调解资源。组织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优化运行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充分发挥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作用,提速处置欠薪线索。

  积极推进数字人社建设,发布第一批242个应用场景。完善全国人社政务服务平台、国家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及电子社保卡、掌上12333渠道服务功能,开通158项全国性服务,一季度服务31.27亿人次。

  具体的工作情况已上传到人社部网站,大家可以一并查询了解。

  另外,5月8日至10日,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将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欢迎媒体朋友们现场观赛报道。


  下面进入答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总台央视新闻中心记者:

  就业一直是大家所关注的,此前我们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了解到的相关信息不尽相同。我的问题是,第一季度的就业形势是怎样的?下一步会有怎样的工作打算?谢谢。

  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 陈勇嘉:

  谢谢。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就业实现良好开局,保持总体稳定。一是就业主要指标运行平稳。1-3月,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03万人,同比增加了6万人。二是市场招聘需求热度上升。春风行动期间,全国累计发布岗位4300多万个,同比增加了10%。三是重点群体就业有所改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有所增加,3月末,脱贫人口务工规模3049万人,高于3000万人的目标任务。1-3月,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13万人,为近年同期较高水平。

  就业开局良好,得益于经济回升向好,服务消费持续升温,工业实现较快增长,特别是新质生产力等新动能不断培育。得益于政策靠前发力,全国两会释放促发展、稳增长等政策利好,国务院密集出台经济金融等稳增长、惠民生政策,各地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为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得益于服务用情用心,“春风行动”全面铺开,招聘服务“就在身边”,兜底帮扶精准暖心,累计开展招聘活动6.4万场,发出专车、专列、包机4.9万辆次,点对点输送劳动者160万人次。

  随着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做好就业工作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部分劳动者困难仍较多,稳就业需付出艰苦努力。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和全国两会部署,全力以赴稳就业、保用工、促发展,努力完成全年就业目标任务。

  一是着力支持稳岗扩岗。延续实施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等政策,落实和完善稳岗返还、专项贷款、就业补贴等政策,加强对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支持,大力推进“直补快办”,充分释放稳岗效能。

  二是着力拓宽就业渠道。实施先进制造业促就业行动,加快培育数字经济、银发经济等就业新增长点,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深入实施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开展创业资源对接活动,筹备举办“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三是着力强化精准服务。持续开展民营企业招聘月等“10+N”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提升市场热度和匹配效率。落实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的政策举措,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5分钟就业服务圈,充分发挥6900多家零工市场供需对接作用,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高效、便捷、精准的就业服务。

  四是着力支持重点群体。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落实就业困难青年专项帮扶行动,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强化脱贫人口等农民工就业支持,健全劳务协作机制,深入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谢谢。

  总台央视财经频道记者:

  近日,人社部牵头印发了《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我的问题是,制定这个文件的主要考虑是什么?有哪些具体举措呢?谢谢。

  人社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司长 李金生:

  谢谢您的提问。数字经济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发展数字经济,关键在于加快数字人才培育,培养大批高水平数字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近年来,我部及时修订国家职业分类大典,首次标识97个数字职业,制定国家职业标准,开发培训教程,对数字人才培育和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为进一步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我们坚持需求引领、问题导向,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旨在打出数字人才培育“组合拳”,增加数字人才有效供给,形成数字人才集聚效应,更好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行动方案》将通过实施六个重点项目,全方位加强数字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这六个项目是:一是实施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领域新职业,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分职业、分专业、分等级开展规范化培训、社会化评价。二是推进数字技能提升行动,开发共享数字培训资源,全面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数字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三是开展数字人才国际交流活动,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数字人才,开展高层次数字人才国际培训交流。四是开展数字人才创新创业行动,支持建设一批创业载体、数字经济领域专业性国家级人才市场,培育一批数字化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五是开展数字人才赋能产业发展行动,紧贴企业发展需求开展培训,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六是举办数字职业技术技能竞赛活动。

  《行动方案》紧贴数字人才成长规律,围绕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关键环节,从六个方面系统集成支持数字人才发展的政策举措。这六个方面的举措主要是:一是优化培养政策,加强相关学科专业、课程体系、教材教程和教学团队建设,深化产学研融合,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培养复合型数字人才。二是健全评价体系,持续发布数字职业,动态调整数字领域职称专业,完善相关职业资格考试,规范数字技能人才评价,开展数字领域卓越工程师能力评价,推动数字技术工程师国际互认。三是完善分配制度,完善数字人才收入分配政策和激励机制,落实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政策,制定数字经济从业人员薪酬分配指引,强化薪酬信息服务。四是提高投入水平,探索通过社会力量筹资数字人才培养基金,鼓励企业按规定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加大数字人才培养培训投入。五是畅通流动渠道,支持高校吸引符合条件的企业高层次数字人才按规定兼职,支持和鼓励符合条件的科研人员按照国家规定兼职创新、在职和离岗创办企业。六是强化激励引导,加强对高层次数字人才的政治引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对数字人才给予支持或提供便利,营造数字人才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

  下一步,我们将指导督促各有关方面贯彻落实好《行动方案》,结合本部门、本地区实际,配套支持政策措施,创造性地开展数字人才培育,吸引更多人才学习数字技术、从事数字职业,服务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

  我的问题关于高技能人才。今年初,七部门印发通知,推进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我想问一下目前这个计划该如何推进落实?谢谢。

  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 王晓君:

  感谢你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今年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的通知》,提出从2024年到2026年,联合组织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需求,动员和依托社会各方面力量,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有关行业重点培育领军人才。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新培育领军人才1.5万人次以上,带动新增高技能人才500万人次左右。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和行业企业落实责任,推动领军人才培育工作。

  一是推动各地制定专项培养计划。进一步摸清领军人才的存量,抓紧建立领军人才培育信息库。畅通成才通道,将技能高超、表现突出的青年技能人才和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成绩优异选手一并纳入领军人才培养培育的重点,支持其成长成才。

  二是加大培养培育力度。支持企业联合教育科研机构,通过合作培养、项目协作等方式,帮助领军人才及培育重点对象提高技术研发水平。组织技能研修、同业交流、名师带徒等活动,提高领军人才的综合素质、技能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

  三是加强平台建设。优先支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的领军人才领衔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经费支持。鼓励各地打造人才港、工匠城等技能平台,组织领军人才开展技能文化传播活动。

  四是做好保障服务。指导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加强技能人才服务窗口、技能大师之家等建设,为领军人才提供服务。创造条件为领军人才参与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领衔攻关一线生产难题、总结推广绝招绝技等提供帮助。

  五是营造良好氛围。突出示范引领、典型带动,深入挖掘领军人才工作事迹、成长经历,讲好技能故事,打造技能明星,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广大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谢谢。

  总台央广记者:

  从4月1号开始,工伤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就开始了,现在将近一个月过去了,试点的情况怎么样?下一步将会有怎样的部署?谢谢。

  人社部工伤保险司司长 郑玄波:

  谢谢你的提问。工伤职工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是落实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切实解决工伤职工跨省异地就医“就医垫资高、报销往返跑”等痛点堵点问题的重要举措。今年1月,人社部会同相关部门印发通知,明确自今年4月1日起,选择部分城市,启动为期一年的试点工作,支持工伤职工持社会保障卡(电子社保卡)直接结算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工伤医疗、住院工伤康复和辅助器具配置费用。

  试点工作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先纳入住院费用,先期以参加工伤保险并已完成工伤认定、工伤复发确认、工伤康复确认或辅助器具配置确认的异地长期居住、常驻异地工作和异地转诊转院等工伤职工起步,优先联通异地就医集中地区。

  4月1号,全国工伤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系统顺利上线,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工伤保险全国“一张网”、就医“一卡通”搭建完成。目前,全国共确定试点城市131个,开通上线工伤医疗、工伤康复、辅助器具配置协议机构一共398家。试点城市有需求的工伤职工,按规定完成备案,持社保卡或电子社保卡可以到对应试点城市已开通直接结算的协议机构直接结算相关费用。

  随着试点工作的不断推进,上线协议机构数量还将不断增加。为进一步方便工伤职工跨省异地就医,国家还提供了线上备案申请和信息查询公共服务。工伤职工可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全国人社政务服务平台、电子社保卡、掌上12333APP等全国统一线上服务入口,提出备案申请,查询就医明细、试点城市、协议机构、社保经办机构等信息。

  试点启动以来,在各地各相关部门和协议机构的共同努力下,试点工作平稳实施。4月5日,北京市完成全国第一笔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在此,我要特别感谢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对此事的关心和支持,对试点工作做了大量的宣传报道和政策解读,阅读量达5亿多人次,对试点的顺利推进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谢谢。

  新华社记者:

  不久前,人社部会同财政部印发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的意见。请问,意见主要是为了解决哪些问题,下一步如何推动落实?谢谢。

  陈勇嘉:

  谢谢您的提问。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基层就业服务是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是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和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的意见》,旨在解决基层就业服务能力不足、服务不精准、支撑力量不够的问题,力争用2至3年的时间,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性的基层就业服务网点,加快形成上下贯通、业务联通、数据融通的基层就业服务格局,增强公共就业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基层服务对象的需求,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动服务网点覆盖基层,聚焦人流密集区、产业集聚区等区域,布局基层就业服务网点,形成覆盖城乡、便捷可及的就业服务圈。二是推动服务信息辐射基层,推广“大数据+铁脚板”服务模式,联网发布招聘岗位信息,促进供需有效对接,支持街道(乡镇)、社区(村)精准实施就业服务和重点帮扶。三是推动服务力量下沉基层,县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下沉基层服务网点开展就业服务,多种形式开展基层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四是推动服务模式适应基层,探索预约服务、上门服务、代理服务、远程服务等便民措施,支持基层就业服务网点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联动开展就业服务。五是推动服务供给支撑基层,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公共就业服务机制,形成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多样化的基层就业服务供给模式;加强选树推介基层就业服务典型经验,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基层就业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谢谢。

  总台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记者:

  近期,人社部等部门对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请问,下一步对于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有哪些考虑?谢谢。

  人社部劳动关系司司长 李新旺:

  感谢您的提问,也谢谢您对劳动关系工作的关注和关心。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是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载体。这次我们对创建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更好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共商、共建、共享和谐劳动关系的良好社会氛围。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近年来,我们加强与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健全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的监察执法,强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劳动关系源头治理、依法治理、系统治理,劳动者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问题也时有发生,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进一步健全劳动关系协商机制,争议处理、行政指导和监察执法机制,加强基层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建设,完善劳动争议多元处理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畅通举报投诉渠道,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企业依法用工和劳动者依法维权意识,积极构建规范有序、公平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近期,我们也将开展规范劳动用工暨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集中整治劳动用工和人力资源市场领域突出问题,加强对企业的指导,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劳动者就业创造良好环境。同时,企业也应当自觉遵守国家法律规定,依法建立符合企业特点的劳动规章制度。

  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对他们多一些关怀,能够调动其积极性,将更加有利于推动企业发展。这里我重点介绍一下灵活就业特别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的有关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采取多种手段维护好快递员、网约工、货车司机等就业群体的合法权益。我们会同相关部门着力完善制度机制、创新工作方式、强化服务保障,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重点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用工指导,制定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出台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重点群体专项权益保障政策,合理界定企业劳动保护责任,并在此基础上印发“三指引”“一指南”,突出可操作性。指导平台企业及其用工合作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书面协议,合理确定劳动报酬,科学安排工作时间,依法依规制定和修订订单分配、报酬支付等平台劳动规则,建立内部劳动纠纷化解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多渠道维权服务。同时,我们实施专项行动,加强政策宣传,强化工作协同,组织行政指导会,引导头部平台企业走前头、做示范。

  二是畅通维权渠道。加强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对劳动报酬、休息时间、职业伤害等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开展一站式联合调解服务。完善在线调解平台,优化调解流程和时限,帮助双方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当事人还可以申请对调解协议进行仲裁审查或者司法确认,经过审查或确认后,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目前,全国已有近1000家这样的调解组织,我们还将持续推进。

  三是实施职业伤害保障试点。2022年7月1日,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在北京、上海、江苏等7个省市启动试点,涵盖7家规模较大的平台企业。应该说,一年多来,制度运行总体平稳,试点范围内的接单人员总体上应参尽参,兜住了他们职业伤害保障的底线。我们将总结经验、完善政策,适时扩大试点范围,把更多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纳入制度保障。同时,积极畅通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渠道,提高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水平,提升参保的便捷度。

  新就业形态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生事物,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是许多国家共同面对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指导和督促平台企业落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有关政策文件,积极推行相关指引指南,畅通维权服务渠道,不断提高企业依法合规的用工水平。同时,积极研究探索、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谢谢。

  中国劳动保障报记者:

  据悉,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将于6月在重庆举行。请您介绍一下大赛筹备的情况,赛项和选手都有什么特点?谢谢。

  王晓君:

  感谢您对职业技能竞赛工作的关注。“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是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行动。2019年,在重庆举办了第一届。今年6月下旬,计划继续在重庆举办第二届。目前,距离大赛开赛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一是成立了大赛组委会,上个月召开了组委会全体会议。二是确定了大赛主题、时间、比赛项目、邀请国家(地区)、参赛选手、奖项设置、配套活动等。三是明确了场馆区域、比赛设备、安全保障、赛务系统、经费保障等。

  本次大赛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赛项设置方面,提升项目产业“匹配度”。大赛设18个比赛项目,既有美容、信息网络布线等通用性强、从业人员较多的职业,也有新能源汽车技术等体现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职业。二是配套活动方面,提升技能竞赛“引领力”。采用“赛会展演销”集成办赛模式,开展对话交流、技能展演、技艺体验、技术展览、产品展销等活动。三是参赛范围方面,扩容中国技能“朋友圈”。广泛邀请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世界技能组织有关成员国家(地区)参赛,总量超上届规模。四是赛事保障方面,赋能办会办赛“数字化”。首次在国际技能竞赛中应用人工智能辅助裁判和数字赛务管理系统,数字赋能大赛全过程、各环节。五是办赛成效方面,积极推进中国技能“走出去”。全面展现技能中国建设成效,带动中国产品、服务、技术、品牌、标准走出去。

  在此,诚邀媒体朋友们届时到现场观赛和报道。谢谢。

  主持人 陈峰: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24年一季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主要进展情况及下一步安排

  (2024年4月)

  一、就业

  工作进展情况:1-3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03万人,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2%,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一是完善政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直补快办”,抓好就业政策落实,充分释放稳岗效能。出台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通知、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意见,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提供群众身边的就业服务。推动模式创新,推进直播带岗,发布节后岗位需求指引,提高人力资源供需匹配效率。二是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围绕春招黄金时段,针对大中城市、经济开发区等,组织高校毕业生专项招聘服务。加强脱贫人口就业帮扶,3月底,脱贫人口务工规模3049万人。组织开展“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做好农民工返乡返岗“点对点”出行等服务。做实做细残疾人就业服务,落实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等政策。三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规范职业技能培训,明确培训关键环节的规范管理要求。各地利用春节前后农民工返乡期,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四是组织开展专项就业服务活动。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为困难人员提供针对性帮扶,强化地震灾区就业援助。一季度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13万人。组织春风行动,聚焦春节前后劳动者换岗流动高峰期,密集组织招聘服务和劳务对接,组织招聘会6.4万场,发布招聘岗位4300多万个。

  下一步工作安排:一是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加快完善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体系,启动先进制造业促就业行动,完善创业带动就业保障制度。加快研究出台新一轮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二是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政策文件,加大青年就业见习岗位募集组织力度,强化困难毕业生专项支持。启动2024年“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完善就业援助制度,用好零工市场、零工驿站。推进家政服务劳务对接行动和家政劳务品牌建设。三是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指导各地聚焦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和培训意愿,适应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养老照护等领域人才需求,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四是强化精准就业服务。加密开展民营企业招聘月、百日千万招聘等就业服务活动,推广直播带岗等模式。推进全国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大数据+铁脚板”的服务模式。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规范管理。

  二、社会保障

  工作进展情况:截至3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7亿人、2.4亿人、2.9亿人,同比增加1434万人、449万人、558万人。1-3月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2.2万亿元、总支出1.8万亿元,3月底累计结余8.6万亿元,基金运行总体平稳。一是持续深化改革。稳妥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会同有关部门制定2024年全国统筹调剂资金缴拨计划。个人养老金制度平稳实施,对先行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稳步推进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截至3月底,累计参保人员达801.7万人。二是参保扩面扎实推进。指导各地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帮扶政策,一季度共为821万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代缴保费。22.1万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符合条件的退捕渔民全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5.1万人领取养老保险待遇。一季度,发放失业保险金、代缴基本医疗保险费、价格临时补贴等失业保险待遇282亿元。三是社保基金监督管理和投资运营不断加强。截至3月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规模1.9万亿元。四是社保经办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开展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以“人人参与全民参保”为主题,成功举办第10届12333全国统一咨询日活动。全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13.8亿人,覆盖98%人口,其中9.86亿人同时领用了电子社保卡。

  下一步工作安排:一是稳妥推进重点改革。持续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研究完善个人养老金制度配套政策,做好全面推开前的相关准备工作。总结评估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研究扩大实施范围。二是扎实开展社保基金管理巩固提升行动。推动扩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规模。三是持续推进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积极拓展应用场景。

  三、人才人事

  工作进展情况:一是人才评价机制持续完善。推进职业资格国际交流。在县以下全面实行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大力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推动各级各类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累计备案3.8万家用人单位和社会培训评价组织。以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为重点,引领带动重点产业行业领域、规模以上企业职工普遍提升职业技能等级。二是专业技术人才工作不断加强。扎实开展部属高校和中央科研院所自主确定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试点。部署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等重点项目申报工作,开展新一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设站备案。部署2024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选拔工作。实施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制定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稳步推进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实施。支持引导专业技术人才服务基层一线,遴选确定97项专家人才服务基层活动和13家专家服务基地。三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持续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公布第二批35所技工教育联盟(集团)建设院校、34个专业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方案(试用)。完成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手集中考核和选拔。四是外国专家服务保障持续优化。完善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外国人来华工作有关试点。举行2023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颁奖仪式。

  下一步工作安排:一是做好专业技术人才工作。服务保障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加强重点行业领域人才队伍建设。新设一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实行动态管理。积极推进博士后基金联合资助和博士后揭榜领题常态化。扎实推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年度任务实施。制定出台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二是做好技能人才工作。组织实施技能强企行动。组织开展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研修交流和技能展示活动。推进“新八级工”制度落实。加强新职业信息发布和国家职业标准制定。全面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广泛开展技能竞赛活动,全力做好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参赛工作,举办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三是做好外国专家服务保障工作。制定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管理办法。启动2024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申报评审。

  四、劳动关系和工资收入分配

  工作进展情况:一是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推动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劳动规则公示指引、权益维护服务指南等政策。强化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指导各地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建设。开展第一届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二是企业工资宏观指导调控不断改进。指导地方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继续推进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和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三是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扎实推进。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整合调解资源。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分析等方式持续普及劳动法律政策。制定仲裁案件评查标准,加大办案指导工作力度。四是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取得新进展。组织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公布省市县三级监察机构投诉渠道,优化运行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充分发挥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作用,提速处置欠薪线索。

  下一步工作安排:一是推进协调劳动关系工作。继续指导地方和头部平台企业落实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系列指引指南。二是提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效能。完善争议多元处理格局,推进在线诉调对接。实施基层调解组织建设行动。开展仲裁案件评查,提升仲裁办案质效。三是持续加大监察执法工作力度。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工资支付保障制度落实的“安薪行动”,推动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实名制管理等制度落实。优化农民工工资监控预警平台。组织省级政府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

  五、便民服务

  工作进展情况:积极推进数字人社建设,发布第一批242个应用场景。完善全国人社政务服务平台、国家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及电子社保卡、掌上12333渠道服务功能,开通158项全国性服务,一季度服务31.27亿人次。全国人社政务服务平台注册用户总数超过4181万人,上线个人养老金、职业伤害保障、劳动合同等服务事项。部署开展2024年度全国人社窗口单位业务技能练兵比武活动。

  下一步工作安排:推动人社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相关工作落实。继续实施数字人社建设行动。全面深化居民服务“一卡通”。持续完善全国性线上服务平台功能,推动更多人社服务“一网通办”、“跨省通办”。



期待您.png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报 刊 网.png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