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审:央行 央通达 王英 许宝平 王生辉 审编:杨川)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深秋时节,关中平原洋溢着丰收的气息,西府宝鸡迎来了一场劳务品牌的盛会。10 月 16 日,2025 陕西省劳务品牌交流活动在宝鸡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77 个劳务品牌如璀璨星辰汇聚一堂,14 支技能展演团队各展风采,为三秦大地的就业画卷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次活动以 “育劳务品牌,促就业增收” 为主题,旨在全面总结陕西省劳务品牌培育成果,深化推进劳务品牌提质升级,打造劳务协作与劳务品牌互促共进的发展之路。陕西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蔡钊利表示,劳务品牌已成为陕西就业工作的一张 “金名片”。


技能,是劳务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打开就业之门的 “金钥匙”。展馆内,“乾唐三彩工匠” 展区人头攒动,这一来自咸阳的劳务品牌,累计带动 9.5 万人就业创业,让古老的技艺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榆林的 “塞上驼城家政人” 也毫不逊色,帮助近 2 万人实现就业,为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就业困难人员撑起了一片蓝天。宝鸡岐山县的 “西岐名吃美食师” 更是成绩斐然,培育出 500 余个名吃、名品,年经济产值突破 171 亿元,辐射带动 9.5 万人就业,真正做到了 “舌尖上的就业”。

在 “渭南铁路工匠师” 展区,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们专注于模拟驾驶台,为了那 “1 米” 的精准,反复锤炼技能。该校副校长刘明学介绍,学校 45 个专业已全部纳入 “渭南铁路工匠师” 劳务品牌培养体系,在 2025 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生们在 6 个赛道斩获金牌,展现了过硬的技能功底。而 “长安汉唐妆造师” 则以西安鼓乐与汉服妆造的创新融合,带观众穿越时空,感受大唐风华。西安市长安汉唐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副校长白高婷表示,通过 “培训+就业+非遗” 一体化服务,该品牌年均创造劳动经济收入 9900 万元,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的 “双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经验交流环节中,各地人社部门负责人和劳务品牌建设单位代表纷纷分享实践经验。宝鸡市紧扣 24 条重点产业链,培育了 “麟游矿工”“宝鸡钛业能手” 等中高端技能型劳务品牌和 “凤县麝工” 等民生保障型劳务品牌;渭南市设立市级劳务品牌建设专项资金,推动劳务品牌从劳务输出向产业化运营转型。在苏陕劳务协作专区,江苏东海特色产业展示区引人注目,苏陕两省已建立长期稳定的结对关系,携手培育了一批特色劳务品牌,目前陕西籍在苏就业参保人员达 28.9 万人,两省合作共筑了就业的广阔平台。
此次活动规格高、覆盖面广、影响力深,既是对全省 “十四五” 期间劳务品牌建设工作的集中 “检阅”,也为 “十五五” 期间劳务品牌工作规划与发展指明了方向。西安市人社局就业促进处副处长刘刚表示,将结合西安产业特色,推动劳务品牌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汉中市劳动就业服务局局长何丹也表示,将推进劳务品牌产业园区扩容升级,完善产业链条。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代表也纷纷表示收获颇丰,汉中正上技能培训学校已与多家劳务品牌引领单位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陕西省人社厅将以更开放的视野、更完善的政策、更有力的举措,深入实施劳务品牌培育工程,让劳务品牌成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在三秦大地上书写更加绚丽的就业篇章。











(评论员:杨永忠 初审:央行 央通达 审编:杨川)
技能铸品牌 劳务兴三秦 —— 陕西劳务品牌建设的实践与担当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深秋的关中平原硕果盈枝,西府宝鸡盛会启幕。2025 陕西省劳务品牌交流活动的举办,如同一扇窗口,集中展现了 77 个劳务品牌的独特魅力与 14 支技能展演团队的精湛技艺,更勾勒出三秦大地以劳务品牌建设促就业增收、助产业升级的生动图景。从 “耀瓷工匠” 的匠心传承到 “高陵汽车工匠” 的现代赋能,从 “紫阳修脚师” 的民生温度到 “长安汉唐妆造师” 的文化韵味,陕西劳务品牌正以技能为核、以文化为魂、以协作為翼,成为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支撑。
技能筑基:匠心淬炼品牌硬核实力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劳务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终究源于过硬的技能本领。在陕西劳务品牌建设的征程中,“提技能” 始终被置于首要位置,成为品牌崛起的根本密码。咸阳 “乾唐三彩工匠” 累计带动 9.5 万人就业创业,宝鸡 “西岐名吃美食师” 年经济产值突破 171 亿元,榆林 “塞上驼城家政人” 助力近 2 万重点群体稳定就业…… 一组组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千万劳动者对技能的极致追求,更是陕西人社部门对技能培训的持续深耕。
从传统技艺到现代技能,从田间地头到产业车间,陕西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技能培训体系。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将 45 个专业纳入 “渭南铁路工匠师” 培养体系,学子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屡获金牌,用 “1 米以内” 的驾驶精准度诠释工匠精神;西安市长安汉唐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以 “培训+就业+非遗” 模式,让 “长安汉唐妆造师” 品牌年均创造劳动收入 9900 万元,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双赢。如今,全省已培育认定劳务品牌 158 个、引领单位 202 家,带动近 400 万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劳务品牌正成为陕西就业工作的 “金名片”,让 “凭技能立身、靠品牌增收” 成为三秦劳动者的普遍共识。
文化铸魂:特色赋能品牌发展活力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 陕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劳务品牌注入了独特的精神内核与鲜明标识。在交流活动现场,“华州皮影工艺师” 的光影流转、“汉中藤编师” 的指尖匠心、“安塞腰鼓手” 的激昂韵律,既展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迷人魅力,也彰显了陕西劳务品牌 “文化+技能” 的发展特色。国家级传承人陈良顺在展台前亲授藤编技法,让传统技艺在互动中薪火相传;“长安汉唐妆造师” 将西安鼓乐与汉服妆造创新融合,让大唐风华在当代绽放光彩。
立足区域特色、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陕西成功培育出一批 “三秦系列” 劳务品牌集群。关中平原的美食文化孕育了 “西岐名吃”,陕北的能源产业催生了 “府谷镁工”,陕南的生态资源滋养了 “柞水耳农”,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造就了 “杨凌农技师”。这些劳务品牌既扎根乡土、承载乡愁,又对接市场、顺应潮流,将地域文化、产业特色与技能优势深度融合,不仅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更开辟了就业新赛道,形成了 “一品牌一特色、一区域一亮点” 的发展格局,让劳务品牌成为传播陕西文化、展现三秦风采的重要载体。
协作聚力:开放拓展品牌发展空间
“独行快,众行远。” 劳务品牌的提质升级,离不开开放协作的广阔平台。本次交流活动搭建起经验分享、互学共建的桥梁,各地人社部门、建设单位代表齐聚一堂,共话发展路径。宝鸡市紧扣 24 条重点产业链,培育中高端技能型与民生保障型劳务品牌;渭南市设立专项资金,推动品牌向产业化运营转型;西安市计划搭建数字化服务平台,深化跨区域协作,各地的实践经验为全省劳务品牌建设注入新智慧。
在苏陕劳务协作专区,江苏东海的水晶摆件与穿戴甲作品惊艳亮相,展现了东西部协作的丰硕成果。在国家东西部协作战略指引下,陕西与江苏 10 个地市、50 余个县区建立稳定结对关系,携手培育特色劳务品牌,目前陕西籍在苏就业参保人员达 28.9 万人。这种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的协作模式,不仅拓宽了劳动力就业渠道,更推动劳务品牌从 “地域名片” 向 “全国品牌” 跨越。正如陕西省人社厅副厅长陈晓东所言,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劳务协作等多重举措,陕西正持续打造劳务协作与品牌发展互促共进的良好生态。
提质升级:迈向品牌强国新征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本次劳务品牌交流活动,既是对陕西 “十四五” 期间劳务品牌建设成果的集中检阅,更是开启 “十五五” 高质量发展的全新起点。从 “有品牌” 到 “强品牌”,陕西劳务品牌建设正朝着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方向稳步迈进。汉中市计划推进劳务品牌产业园区扩容升级,完善产业链条;宝鸡市将学习先进经验,推动品牌在专业化道路上前行;培训机构与用人单位达成合作意向,让技能培训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劳务品牌建设关乎民生福祉,关乎产业发展,关乎区域振兴。陕西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蔡钊利表示,将以更开放的视野、更完善的政策、更有力的举措,深入实施劳务品牌培育工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陕西将持续强化技能支撑、深挖文化内涵、深化协作共赢,让更多劳务品牌脱颖而出,让更多劳动者凭借技能实现人生价值,以劳务品牌之兴助力就业增收之实,为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陕西城乡劳动就业网 sxcxldjy.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782481785@qq.com】
推荐
21 / 10月
20 / 10月
16 / 10月
23 / 09月
20 / 09月
20 / 09月
20 / 09月
19 / 09月
05 / 09月
27 / 08月
热榜
标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