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风雨间,心守浩然境 —— 苏东坡的平衡智慧与人生哲学

  (通讯员:邵怡潇  审编:杨川)

22.jpg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吟诵着苏轼的词句,仿若穿越千年,看见他身披蓑衣,脚踏草鞋,于风雨中悠然前行。这位文坛巨匠的一生,恰似一叶扁舟在历史长河中跌宕起伏,却始终以独特的平衡智慧与人生哲学,在波谲云诡的命运浪潮里,寻得内心的宁静与坚守。

  庙堂江湖皆自在,浩然正气贯平生

  苏轼一生宦海沉浮,既有高居庙堂之上,以 “如食中有蝇,吐之乃已” 的耿介直言进谏的意气风发;亦有被贬谪至黄州、惠州、儋州等荒僻之地,尝尽人生百味的困顿。然无论境遇如何,他胸中那股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的正气从未消散。高居朝堂,他心系苍生,为社稷直言;流落他乡,他亦未自暴自弃,而是以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的豁达自嘲,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这种不为外物所扰、不因得失而动摇的定力,正是他内心平衡力量的生动写照。

  烟火深处见真趣,寻常日子蕴诗意

  苏轼将平衡智慧融入日常生活,于平凡中觅得诗意与乐趣。被贬黄州时,面对生活的清苦,他并未怨天尤人,反而发掘出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的生活之美。更是凭借巧思,将当地廉价猪肉烹制成闻名遐迩的 “东坡肉”,把苦涩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在惠州,他陶醉于 “日啖荔枝三百颗” 的惬意,在儋州,亦能安于简陋,传道授业。正如他在《赤壁赋》中所悟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苏轼懂得在平凡烟火与自然之美中,汲取生命的滋养,寻得生活的真谛。

  儒道佛理融一境,圆融超脱度春秋

  苏轼的思想境界,是儒道佛三家智慧交融的结晶。他既秉持儒家 “达则兼济天下” 的担当,积极入世,渴望有所作为;又深谙道家 “顺应自然” 的超脱,在困境中学会放下;更受佛家 “观照生死” 的智慧启迪,以豁达心态看待人生起落。这种融合,让他达到 “淡妆浓抹总相宜” 的圆融之境。他能以 “会挽雕弓如满月” 的豪情壮志投身世事,也能在 “人生如梦” 的感慨中保持清醒,于入世与出世之间,寻得微妙的平衡。

24.jpg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的一生,历经风雨无数,却始终能在波涛汹涌的命运长河中,掌好心灵之舟的舵,以平衡智慧与超然心境,驶向精神的彼岸。这份智慧,恰似一盏明灯,穿越时空,照亮后世之人在纷繁尘世中,寻得内心安宁与生命真谛的道路。



第61-2 期待您关注.jpg

第59-3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报 刊 网 矩阵.jpg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