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县人社局:“15344”工作法 推进法治建设

  (作者:李小平)

43.png

  丹凤县人社局积极探索法治建设与人社事业融合发展模式,采用“15344”工作法推进法治建设,良好的法治生态保障了人社事业地高质量发展。丹凤县“春风行动”系列活动及“点对点”劳务输出做法被央视新闻及省级媒体广泛宣传,丹水社区被认定为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龙驹寨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被命名为全国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经办中心被评为全国人社系统优质服务窗口,“四抓四提升”稳就业工作经验在全省交流,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经办现场(陕南片区)观摩交流会在丹凤县召开,“丹凤县超市促销员劳动争议案”被评为全省首批十大典型案例。

12.png

  履行“第一责任”,推动法治建设纵深发展。局党组坚持把法治建设与业务工作一起同谋划、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每年初与各股室、局属各单位签订法治建设目标责任合同,落实法治建设年度工作任务;每季度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法治建设工作;每月召开1次工作调度会,协调推进法治建设工作。党组书记把推进法治建设作为自己的第一责任,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点任务亲自督办。

31.png

  依托“五大平台”,厚植干部职工法治素养。依托中宣部学习强国、人社部练兵比武、陕西干部网络学院和本局“四会第一议题”“人社大讲堂”五大线上线下平台,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习近平的法治思想、重要讲话、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学习党的二十大关于法治建设的重大意义、重要作用、战略部署、指导方针和目标任务;学习中省市县法治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学习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实行个人“日日学、周周练、月月考、年年评”制度和单位“周进度、月通报、季评比、年表彰”制度,厚植干部职工法治素养。今年以来,组织干部职工“四会”第一议题学法40余次、人社大讲堂专题学法12次,职工人均学法300多小时、记学习笔记2万余字、写心得体会8篇、交流学习心得5次。

21.png

  抓住“三大机遇”,加快法治人社落地见效。一是以县委书记点评法治建设为工作动力,抓认识促整改提水平。对照新时代法治建设工作的标准和要求,以县委书记点评法治建设为工作动力,认真查找法治建设工作的问题与不足,认真剖析存在问题的思想根源,深学深改,以案促改,立行立改,对标彻改,下茬整改,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法治思想,努力提高法治建设思想觉悟和依法行政工作水平。二是以省人社厅“人社服务快办行动”为提升契机,抓作风优服务提质效。以省人社厅“人社服务快办行动”为提升契机,深入开展“五个一批”“三送三问”活动和“三百四千工程”,积极推进“关联事项打包办、高频事项提速办、所有事项简便办”,努力帮助企业舒难解困。今年,企业招用员工、高校毕业生就业、职工退休等10项工作,实现了“一件事”打包办;办证办卡、待遇补贴等26个高频事项,在规定时限基础上实现了提速50%。城乡居保中心通过实施“三色管理”,使2.1万名易地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培训就业、养老保险经办“双服务”。三是以人社工作“六大提升行动”为竞技舞台,抓法治树理念提能力。把人社工作“六大提升行动”作为干部职工业务比拼和岗位竞技的出彩平台,激励干部职工创特色出亮点夺红旗争一流,着力培养干部职工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让劳动者这一弱势群体在每一次劳动监察执法中都能看到风清气正、从每一起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今年,劳动监察大队累计受理群众投诉举报25起,协调处理24起,立案1件、结案1件,为480名农民工追讨工资277万元;调处全国根治欠薪平台反馈线索47起,涉及人数56人,涉及金额81.86万元。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及调解组织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68件,调解结案62件,裁决结案6件,涉案金额110万余元;调解率、调解成功率和仲裁结案率分别达到91%、94%、100%。

27.png

  主抓“四类人员”,带动系统职工学法用法。一是科级以上领导带头学法。今年七月,10名科级以上领导参加《法宣在线》网络平台学法,并顺利通过平台学法考试,优秀4人,优良6人。党组书记、局长李百朝《法宣在线》学法时长248.25课时,学法考试97分。二是劳动监察干部入企讲法。劳动监察大队每月至少三次进入企业宣讲《劳动合同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三是办证换证人员赴市考法。今年6月组织8名新办执法证人员赴市参加为期两天的行政执法工作专题培训,并在培训结束后参加全市办证换证人员行政执法知识统一考试。四是调解仲裁干部以案释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始终把非诉劳动争议案件调解挺在前面,常年坚持“庭前调解半小时”,以案释法、以案讲法、以案普法,把普及劳动法律法规融入到了办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全过程,用案说法、喻事明理、定纷止争,力促双方当事人息诉罢访、案结事了、握手言和。今年以来,印发“普法”资料5000余张,设点“普法”13场次,送法上门1200多人次,散发“普法”资料3500余张,接受群众法规政策咨询3000多条次,依法化解工资社保工伤劳保解聘等权益纠纷600多件2000多人次。

59.png

  突破“四个惯例”,打造法治工作特色亮点。一是首次发文明确受托单位的执法权限范围和责任。为了有效解决委托方与受托方边界不清、责任不明导致的推诿扯皮现象,进一步地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效能,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丹凤县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等规定,首次发文明确县劳动监察大队和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的执法权限及范围;明确委托单位、和受委托单位的各自责任;明确执法时限,实行一年一委托。二是首次对股室及下属单位的法治建设实行任务指标清单。为使单位的法治建设工作不虚不弱不软、落地落实落细,调解仲裁和劳动监察管理股按照局党组的要求,围绕“法治人社”建设梳理出8大类25小类48项年度工作任务,制定了《丹凤县人社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任务指标清单》,并将48项任务指标逐一分解各股室、局属各单位,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落实、亮晒化评议、证据化销号,确保“法治人社”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真正落到实处。三是首次为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办理行政执法证件。调解仲裁和劳动监察管理股多次请求县司法局给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办理行政执法证件,并多次请托县司法局办证人员向市司法局申明办证理由,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终于如愿参加了全市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及办证考试,将成为全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中首家唯一拥有行政执法证件的仲裁院。四是首次将公共行政法融入行业法律法规政策汇编。针对过去行政执法中重实体轻程序、重结果轻过程、重数量轻质量的实际问题,调解仲裁和劳动监察管理股按照局党组的安排部署,遵循程序法与实体法“辩证统一、互为表里、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客观规律,从构建单位依法行政法规政策完整体系入手引导干部注重公共行政法学习,首次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等四部公共程序法融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政策汇编》,使执法内容与执法形式达到了有机统一,即强化了干部的依法行政意识,又提高了单位的行政执法质量,实现了人社工作与法治建设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2253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29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76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报 刊 网.png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