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谈维江)“柞水耳农”主要依托柞水木耳产业,专门为不愿离乡、不能离乡、返乡创业人员量身定做的劳务品牌,是继“柞水汽配工”、“柞水红岩架子工”又一劳务品牌,重点解决柞水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问题。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柞水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探索制定出柞水特色“一主两优”产业布局,大力发展木耳产业。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过程中,来到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了解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盛赞柞水木耳“小木耳,大产业”。并强调,电商不仅可以帮助群众脱贫,而且还能助推乡村振兴,大有可为。
“柞水耳农”紧紧围绕柞水木耳主导产业,以“政府+龙头企业+集体经济+职业农民”模式,专门培育打造从事菌包生产,木耳种植,木耳加工,木耳产品销售等方面的职业农民。
近年来,柞水以技能培训为抓手,县人社部门与县乡村振兴局、农村农业局、各镇办齐心协力,大力开展“耳农”培训,培训内容涵盖菌包制作与保存、地栽木耳种植技术、大棚吊袋木耳管理、木耳深加工、木耳产业电商业务等。5年来,累计培训7.5万人次。“柞水耳农”的技能素质得到了提升,木耳产量、产品质量也有了质的飞跃。
以产业带就业,围绕木耳产业抓好“耳农”的就业,柞水加大木耳产业的投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扶持壮大集体经济。除了开展大规模木耳种植,在柞水,木耳深加工产业也在蓬勃发展,当地企业开发了一系列木耳汤、木耳超微粉、木耳挂面、木耳菌草茶等附加值更高的木耳衍生品。
厂房位于柞水县城附近的陕西三八妇乐特医食品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生产木耳衍生品的生物医药类企业,主要产品包括木耳汤、木耳粉、木耳复合肽饮等木耳发酵食品。提起浑身都是宝的小木耳,总经理刘海龙如数家珍:“我们企业每年在柞水当地收购、深加工木耳20多吨,直接带动20多名当地群众就业。”
位于下梁镇西川村的柞水野森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春青向记者介绍:“从2020年到现在,我们企业的年销售规模从100万袋增长到了150万袋以上,带动了周边75户农户就业。”
曾经的贫困户、54岁的陈休林,如今他已成为野森林公司的一名后勤员工,老伴儿也在村里的木耳加工企业工作。2017年,随着全县大规模开展木耳种植,老两口很快在村里的企业找到工作,工作强度不大,每年还能收入5万多元,“现在我们在家门口就能过上好日子,不比在外面打工挣得少!”想起家里去年刚刚花了30多万元盖起的新楼房,陈休林脸上笑开了花。通过木耳产业为“耳农”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据统计,木耳技术培训1.5万人次,就业创业人数达8000余人,人均收入2.5万元。
以产业促创业,加大“耳农”创业扶持,免费为其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项目推介,创业资金扶持。同样曾经的贫困户、金米村46岁的陈庆海讲起他至今难忘与总书记那次珍贵的会面:“听到我们通过木耳种植实现了脱贫,总书记很高兴。这也坚定了我继续从事木耳产业的信心。这两年,我的木耳种植规模从2万袋增加到了5万袋,每年能收入六七万元,以前总是盼着好日子,现在可是真过上好日子了!”如今的陈庆海除了种植木耳,还开办了自己的农产品营销中心,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售卖木耳。
目前,全县已建成金米、肖台、西川等65个“百万袋”木耳专业村、木耳生产基地80个,万袋以上木耳种植户3900余户,年产值达3亿元。县委、县政府积极引进木耳研发权威团队和企业,强化关键技术、生产工艺等科技攻坚和推广,进一步努力做大规模、做长链条、做强品牌,使柞水木耳产业的发展越发风生水起。
随着木耳产业的发展壮大,柞水将进一步扩大“柞水耳农”劳务品牌成果,在提高技能上下功夫、在优质岗位上做文章,在就业服务上见实效,为实现柞水“三高三区”跨越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陕西城乡劳动就业网 sxcxldjy.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782481785@qq.com】
推荐
27 / 09月
03 / 08月
17 / 01月
15 / 12月
11 / 01月
13 / 10月
27 / 12月
25 / 10月
15 / 08月
17 / 10月
热榜
标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