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有活没人干”,一边是“有人没活干”,这看似矛盾的两幅画面,是结构性就业矛盾的直观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针对解决好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这一结构性就业矛盾精准把脉、对症下药,为破解这一难题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目前,结构性就业矛盾已成为我国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主要体现为“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一方面,部分劳动者知识技能不适应产业发展和市场需要,求职难度加大;另一方面,不少行业和企业用工缺口较大,尤其缺少技术技能人才。结构性就业矛盾既是长期性难题,又是深层次症结。只有解决好这一矛盾,才能更好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加快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劳动者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我国人才依然不足,特别是技能人才队伍的规模、结构和素质尚不能完全满足需要,一些劳动者的专业、技能和素质与市场不相适应,科技人才、数字人才等有效供给不足。只有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才能有效满足现代化建设需要,破解人力资源供需错位。素质优良和总量充裕,是质量和规模上的追求;结构优化和分布合理,是人口内部结构和外部空间分布的要求。要围绕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的总体目标,紧扣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不断推动人力资源提质效。
统筹抓好教育、培训和就业。结构性就业矛盾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供给侧,本质上是教育、培训同就业、市场的融合有待加强,劳动力供给无法有效满足现实需求。通过教育和培训提升劳动者的能力素质,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是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根本之策。这就需要科学研判人力资源发展趋势,推进教育与产业深度协同、有机衔接,增强人力资源开发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技工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全面实施“技能中国行动”,坚持需求导向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同时,完善供需对接机制,深化工学一体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企业新型学徒制等举措,推行订单式培养、套餐式培训。有效构建人才培养“供应链”、有力打造能力提升“综合体”、有序形成供需对接“立交桥”,才能推动人岗相适、用人所长、人尽其才,提升就业质量和稳定性。
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正确就业观。造成“有活没人干”和“有人没活干”,因素是多方面的,思想观念即是其中之一。目标定位和岗位供给不匹配,求职需求与市场现状不相符,很容易造成供需脱节。积极理性的就业观念如同催化剂和加速器,能激发劳动者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加快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近年来,很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探索更多就业可能。有人扎根城乡基层,有人投身中小微企业,有人拥抱新就业形态,有人玩转新职业……他们的职业选择和成才经历表明,择业新观念能打开就业新天地。就业观的变化是隐变量、慢变量也是关键变量,转变得好,就能为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带来更大增量。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劳动者树立正确就业观,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走市场化社会化就业之路。
解决好结构性就业矛盾,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一项重点任务,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聚焦就业“两难”,持久用力、精准发力、凝聚合力,必将推动人力资源供需在动态匹配中走向相对平衡。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陕西城乡劳动就业网 sxcxldjy.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782481785@qq.com】
推荐
27 / 09月
03 / 08月
17 / 01月
15 / 12月
11 / 01月
13 / 10月
27 / 12月
25 / 10月
15 / 08月
17 / 10月
热榜
标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