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燃)
“我不想闲着,厂子离家近,我就过来上班了。用缝纫机不难,我以前学过一些,还能一边照看孩子上学一边赚钱贴补家用”。在东木镇同创源旅游用品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里,赖贞芳笑着对新社区工厂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说道。
赖贞芳家住东木镇三官堂村,是一位先天缺失一只手手掌的残疾人,有一份稳定的、自己能做的工作帮助家里减轻负担一直是她的心愿。今年4月下旬,招商引资的同创源旅游用品有限公司工厂正式落地开业,经过东木镇社保站的助企招工宣传她来到厂里应聘,现已正式成为了该公司针车组的一员。
2023年5月21日是我国第三十三个全国助残日,据最新统计,紫阳县目前运营中的114家社区工厂里,通过在社区工厂实现就业增收的持证残疾工人已达130余位。这些残疾工人致残原因各异,或先天或意外。
家住红椿镇七里沟社区的刘自明十多年前因意外造成了腿部残疾,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只能在村上打点零工,他家里老人是聋哑人,两个孩子还在上学,整个家庭的重担都落在了在外务工的妻子肩上。2022年初,刘自明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到附近的陆昊运动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应聘,工厂负责人为他安排了适合他的岗位,现在的他已经是一名熟练的制鞋工,也有了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
“这活坐着就能干完了,我干得还顺手,上下班也方便,状态好的时候我还能多做一些,能给家里挣钱,生活压力减轻了很多。”刘自明说。
对于残疾人,就业一直是个难题,而现在紫阳县社区工厂的发展,不仅为搬迁社区的居民群众提供了一条增收新路,也为不便远行的残障人士创造了一个暖心的就业渠道。企业根据他们的自身状况分配适残岗位,残疾人也可以在职场中发挥自己的能力,通过工作所得收入减轻家庭负担、改善生活状况。这些勇敢、坚韧的特殊人群,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向全社会展示了残疾人也能够拥有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贡献。
新社区工厂作为乡村振兴路上重要的一环,是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推动力的新兴载体,能够为残障人士提供一条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这不仅是我县社区工厂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的体现,也彰显了企业的多元化和包容性,更是为其他从业者树立了一个榜样。我们相信,随着社区工厂的不断发展,紫阳县各类务工群众都将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陕西城乡劳动就业网 sxcxldjy.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782481785@qq.com】
推荐
27 / 09月
03 / 08月
17 / 01月
15 / 12月
11 / 01月
13 / 10月
27 / 12月
25 / 10月
15 / 08月
17 / 10月
热榜
标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