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李俊 初审:央行 央通达 审编:杨川)

“在常熟的工厂上班,每月能挣 6000 多块,家里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这是山阳县农民工陶小全的心里话,也是当地群众通过劳务协作实现增收的生动写照。2 月 22 日,山阳县标准化创业中心内暖意融融,江苏省常熟经济开发区劳务协作山阳基地揭牌暨劳务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此举行,为秦岭深山的就业增收之路再添新支点。

跨省携手筑平台 协作基地落山间
“既要让群众走得出,更要让就业稳得住。” 山阳县人社局在深耕本地就业岗位的同时,将目光投向产业基础扎实的省外地区。经过多轮互访对接,常熟经开区组织人事劳动局与山阳县人社局达成共识,决定以基地为纽带构建长效合作机制。
仪式现场,双方围绕劳动力资源储备、企业用工需求、技能培训衔接等议题深入交流。山阳县人社局详细介绍了当地劳动力结构特点与转移就业工作基础,常熟经开区则带来了汽车制造、电子加工等领域的优质岗位信息。随着合作协议落笔、基地牌匾揭开,一个集岗位对接、技能提升、权益保障于一体的跨省就业服务平台正式成型,为两地资源互补搭建起 “绿色通道”。

劳务品牌强支撑 就业增收见实效
这一合作并非从零起步,而是苏陕劳务协作长期积淀的成果。近年来,山阳县依托 “山阳辅警”“山阳建筑工” 等特色劳务品牌,通过线上线下招聘会、“点对点” 专车输送等方式,已组织 3000 多人次赴江苏等地务工,不少群众实现了 “一人就业、全家增收” 的转变。
在洛南县,曾参加人社部门岗前培训的陶小全,正是通过类似协作渠道进入常熟一家汽车座椅厂工作,如今全家年收入超 7 万元,不仅将孩子送入更好的学校,自己还计划参加技能提升培训争取涨薪。而在山阳县,这样的案例同样屡见不鲜 —— 通过协作输出的务工人员平均收入较本地传统岗位提升 40% 以上,部分技术骨干月薪突破万元,更有不少人积累经验后返乡创业,带动邻里共同发展。


多维发力谋长远 服务升级暖民心
“基地不是终点,而是服务的新起点。” 山阳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协作基地为核心,推动服务向精细化、全链条升级。一方面持续深化与常熟经开区的合作,定期组织企业进校园、进镇村开展专场招聘,结合市场需求开展焊工、电工等定向技能培训;另一方面依托 “秦云就业・山阳掌上大厅” 等数字化平台,实现岗位信息实时推送、就业意向智能匹配,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对接省外岗位。
同时,针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当地还将建立 “就业服务专员” 制度,跟踪了解务工人员工作生活情况,协助解决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等方面的问题。通过 “省外基地拓岗 + 本地培训赋能 + 线上平台衔接 + 全程权益保障” 的闭环服务,让每一位走出大山的务工人员都能安心就业、舒心增收。
从秦岭深山到江南水乡,从单一岗位输送到全方位协作共赢,山阳县正以劳务协作为笔,在民生发展画卷上书写着 “就业稳、收入增、民心暖” 的鲜活篇章。随着更多跨省合作的落地生根,这片土地上的就业之路必将越走越宽。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陕西城乡劳动就业网 sxcxldjy.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782481785@qq.com】
推荐
21 / 10月
20 / 10月
16 / 10月
23 / 09月
20 / 09月
20 / 09月
20 / 09月
19 / 09月
05 / 09月
27 / 08月
热榜
标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