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人社局:创新思路构建信息平台 破解难题精准帮扶就业

  今年以来,洋县人社局大力实施“3353”劳动力实名制动态监测工作机制,确保就业信息监测全面、准确,为精准就业帮扶提供有力数据支撑。截至11月,全县监测劳动力19.63万人,帮扶就业16.4万人,脱贫人口转移就业同比增长2.3%,持续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层层齐抓共管,把好信息采集维护关

  信息精准是劳动力实名制监测的核心,也是做好就业帮扶的基础性工作。洋县动态掌握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分布状况和劳动力结构,建立了转移输出、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创业等各类台账,明确了下一步就业工作的开展的目标人群。一是工作要求从“严”。严格实名制登记的对象、范围、程序和考核办法,将该项工作纳入对镇办目标管理,建立完善督查和考评机制。 二是业务指导从“细”。深入镇办对分管领导和业务经办人员多次业务指导,在信息采集、审核和录入等环节,坚持“一人一表、一村一册、村社登记、乡镇入库”,确保数据质量和工作进度。 三是人员普查从“全”。洋县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登记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面宽量大,外出人员多。各镇(街道)信息员克服困难,深入农户,做到全面调查、全面登记、全面核实,确保统计调查数据完整、真实、有效。 四是数据核查从“准”。为确保数据准确性有效性,由村信息员开展逐户联系、逐户走访、逐户核实,进行建卡采集信息,镇办对上报信息进行再次校对,统筹录入,做到“住户必访、不重不漏、精心录入、对比复查、确保无误”。

逐人研判分析,把好因户施策帮扶关

  在“供给端”,依托实名制监测结果和镇村就业信息员网格体系,充分摸排了解各类劳动力就业意愿;在“需求端”,及时对接县内外用人单位,收集梳理汇总用工需求,通过“秦云就业、洋县人社、各村微信群”等线上平台及宣传彩页喷绘等线下方式,广泛发布优质岗位信息;在“服务端”,持续开展“送政策到村、送岗位到户、送服务到人、送补贴到家、送温暖到心”五送活动,开展岗位推送和就业动员,加强就业意愿与用工需求精准对接匹配,有效破解“用工荒”与“就业难”困局。今年来,组织开展招聘会21场次,鼓励县域企业吸纳本地劳动力就近就业1.6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80期2080人,联合相关部门累计投放开发公益性岗位5700余个。累计发放职业培训补贴308人、26万元,发放就业见习补贴115人、25万元,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32人、1.6万元,发放职介补贴359人、17.95万元,发放转移就业交通补贴2075人、67万元,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126人63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92户、7515万元。

坚持问题导向,把好就业工作质量关

  结合乡村振兴“六查六问”、“十八核”及全市乡村振兴交叉检查反馈问题,洋县实行就业帮扶分片督导机制,对284个行政村实行网格化全覆盖式管理,2021年系统开展就业创业成效督导4轮次,下发问题通报2期,交办问题督办单76份,根据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重点内容,依托劳动保障协理员和村级劳动力信息采集员实行网格化全覆盖式管理,常态化开展就业创业工作督导,确保各类问题全部整改、销号清零。同时,建立“百人百企”人社服务专员机制,本着服务企业解决问题的原则,105名服务专员定期梳理、全面掌握人社政策及企业用工的基础上,及时向企业推送、宣传就业、社保、人才、培训、劳动关系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指导企业用足用好惠企政策,全力提供“人对人、心连心”式人社服务,持续营造就业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席烜 闫星光)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