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杨华 初审:央行 央通达 李媛 审编:杨川)
今年以来,安康市以强有力的举措推进稳就业促增收工作,创新构建 “产业筑基、技能强链、机制护航” 三维赋能体系,推动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群众收入稳步增长,走出了一条具有陕南地方特色的发展路径。
产业筑基赋能:扩充就业 “蓄水池”
产业是就业的根基,安康市以特色产业为载体,打造稳定可持续的就业吸纳体系。
在 “社区工厂 + 毛绒玩具” 融合发展方面,为有效解决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群众就业增收问题,安康市以社区工厂为依托,大力发展毛绒玩具产业,实现了从招引一家企业到培育成一项产业的深度裂变。如今,安康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毛绒玩具加工基地,并被授予 “中国毛绒玩具产业新都” 称号。目前,全市在营新社区工厂 1011 家,吸纳就业 4.1 万余人,其中毛绒玩具企业 806 家,吸纳就业 2.2 万人。社区工厂不仅成为群众 “家门口就业” 的主阵地,更形成了 “就业在社区、增收在家庭” 的良性循环,实现了 “小工厂” 撬动 “大民生”。
“劳务品牌 + 产业链条” 的倍增效应同样显著。安康市聚焦 “一老一小”、特色农业、文旅康养、现代服务等民生领域,实施 “一县多品” 劳务品牌建设工程,成功培育出以 “紫阳修脚师”“旬阳建工” 2 个国家级劳务品牌为代表的 5 大类 16 个特色劳务品牌。通过 “品牌标准制定 + 龙头企业带动 + 技能培训支撑”,这些劳务品牌年创造收入 198 亿元,实现创业就业 32 万人,将地方技能优势转化为规模化、市场化的就业增收引擎。
“归雁经济 + 返乡创业” 也带动了大量就业。市政府结合安康发展实际、顺应人才回乡期盼,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发展 “归雁经济” 的指导意见》,通过政策指引和组织保障双向发力,厚植返乡入乡创业沃土,产生了 “头雁归巢” 带动 “群雁聚阵” 的虹吸效应。安康市发展 “归雁经济” 入选全国就业地方创新案例,全国返乡入乡创业工作现场会也在安康召开。目前,全市返乡入乡创业累计超过 5 万人,创办经济实体 4.5 万个,带动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10 万余人。
技能强链赋能:打通增收 “快车道”
破解 “结构性就业矛盾” 与 “增收乏力” 难题,关键在于提升劳动者的就业市场竞争力。
“需求导向 + 政府补助” 模式有效提升了劳动者技能。安康市实施 “技能照亮前程” 行动,推行 “岗位需求 + 技能培训 + 技能评价 + 就业推荐” 项目化模式,围绕全市 9 条重点产业链及急需紧缺领域,分类开展订单式培训。上半年,全市完成政府补贴性培训 1.9 万人次,并及时跟进技能评价和人岗对接,推动产业、培训与就业衔接融通。
“技能等级 + 薪资挂钩” 让劳动者实现了价值提升。安康市支持企业开展岗前培训、转岗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发布《2024 年度安康市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价》,落实技能人才最低工资分类参考指引,引导企业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和技能人才倾斜,助推 “以技提薪、技高者多得”。
“市场反馈 + 专业调整” 强化了技能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安康市注重发挥就业对人才培养的反馈作用,结合重点产业链人才需求目录,支持职业院校、培训机构通过 “揭榜挂帅” 等形式开展技能人才培养。同时,动态调整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以适应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增强技能人才供给能力,目前专业结构与重点产业匹配度已提高到 90% 以上。
机制护航赋能:筑牢民生 “安全网”
构建全链条协同保障与风险防控机制,为稳就业促增收提供了坚实的机制支撑。
“任务 + 调度” 的专班攻坚模式成效明显。安康市成立市级打好稳就业促增收硬仗工作专班,紧盯年度任务目标,实行 “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进度清单” 管理,建立 “月调度、季研判” 机制,将年度目标量化至关键节点,倒排工期压实责任。同时,统筹发改、农业、财政等 30 余部门力量,实现政策集成与资源整合,形成全市 “一盘棋” 的就业增收作战格局。
“政策 + 资金” 双轮驱动为稳就业促增收注入动力。安康市精准打好政策 “组合拳”,加速兑现稳就业 17 条、民营经济 16 条等政策,细化落地措施,推动政策应落尽落。今年以来,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5.63 亿元、就业补助 8663 万元,降低失业保险费 4433 万元,延续实施稳岗返还政策,切实减轻了市场主体负担,为企业发展和稳岗扩岗保驾护航。
“监测 + 维权” 有效防范了就业风险。安康市运用 “监测 - 预警 - 干预” 机制,动态跟踪农民工返乡回流情况,扎实开展防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常态化监测重点关注企业生产用工状况,防范规模性失业风险。同时,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有效治理就业歧视、欠薪欠保、违法裁员等乱象,已为 1479 名劳动者追回工资 2415 万元,保障了劳动者勤有所获、劳有所得。
安康市将就业融入产业发展、把增收与技能提升相结合、用机制建设保障就业稳定,激活了群众就业增收的内生动力,让高质量发展成果切实转化为百姓手中沉甸甸的获得感。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陕西城乡劳动就业网 sxcxldjy.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782481785@qq.com】
推荐
08 / 08月
05 / 08月
05 / 08月
01 / 08月
15 / 07月
08 / 07月
29 / 05月
29 / 02月
28 / 06月
22 / 05月
热榜
标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