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南郑区就业攻坚:期中答卷展风采,矢志前行谱新篇

  (通讯员:刘婷    审核:余强 曹译元   审编:杨川)

1.jpg

  今年以来,汉中市南郑区全力打响高质量发展之战,将 “稳就业促增收” 视为民生领域的首要任务,以《南郑区 2025 年 “打好稳就业促增收硬仗” 工作实施方案》为行动指南,精准发力,稳步推进。上半年,多项核心指标成绩斐然,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这场关乎民生的战役,南郑区以出色的速度与温暖的关怀,书写了一份亮眼的 “期中” 答卷。

  扩容量,攻坚成果超预期

  南郑区致力于打通就业服务的 “最后一公里”,构建起线上线下协同的就业服务体系。一方面,百名人社专员深入百家重点企业,依托全区 34 个 “家门口就业服务站” 等平台,动态更新岗位达 1.95 万个,力求做到精准匹配。另一方面,积极举办招聘会,共举办 18 场,通过 “点对点” 专车输送 131 名劳动力前往苏浙地区,打通了东西部劳务协作的通道。数据显示,新增城镇就业 2993 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 100%,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14.27 万人,苏陕协作输送 495 人,就业基本盘不断巩固扩大,正如古诗所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南郑区在就业扩容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4.jpg

  兜底线,重点群体稳托举

  南郑区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打出一套精准帮扶的 “组合拳”。在促进青年就业方面,持续开展 “1131” 服务,高效推进 “吸纳 10000 名高校毕业生在汉就业创业” 工作,上半年吸纳高校毕业生 711 人,开发见习岗位 377 个,并实现见习保险全覆盖,为青年就业提供有力支持。对于困难群体,全区共有 24 家社区工厂和 22 家就业帮扶基地,规模保持相对稳定,拓宽了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渠道。同时,积极推进品牌建设,“汉中藤编师” 向全国劳务品牌冲刺,“天汉云商” 新品牌也在孕育之中,让每一位劳动者都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天生我材必有用”,在这里得到了生动体现。

  提技能,破解结构矛盾

  瞄准产业需求与人才缺口,南郑区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针对紧缺工种,开设电工、焊工等培训班 45 期,培训 1374 人次,完成年度目标的 51%。技能等级认定 656 人,超额 131% 完成阶段性任务。此外,全面建成终身职业技能电子档案库并实现证书联网查询,为劳动者技能提升和就业匹配提供了有力支撑,助力劳动者在技能提升的道路上 “更上一层楼”。

  强赋能,发展动能倍增

  为激发创业活力,南郑区加大扶持力度,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4620 万元,落实财政贴息 119.11 万元,惠及 24 家创业实体,为创业者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区内 11 家创业基地(含省级 1 家)面积扩容至 11.7 万平方米,孵化企业 429 户,累计带动就业超 8000 人,创业孵化生态逐渐成熟。同时,成功举办 “凝心聚力・赋能职业发展” 创客沙龙,组织项目参加全市创新创业大赛,其中 “黄官酒业” 荣获第三名,创业氛围日益浓厚,展现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的良好发展态势。

15.jpg

  优服务,筑牢权益防线

  从 “稳就业” 到 “安就业”,南郑区构建起优化就业服务的全链条保障网。在档案服务方面,新增接收 1360 份,累计存量 2.4 万份,提供查询、政审服务 340 余人次,确保档案服务 “零差错”。在维护劳动者权益方面,加强欠薪治理、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完善调解仲裁机制等工作扎实推进,对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 “零容忍”,为劳动者营造了安心就业的良好环境。

  南郑区上半场 “硬仗” 取得胜利,得益于 “三步决胜法”:一是战略明确,以方案为指引,明确责任,稳步推进;二是战术精准,利用数据赋能,打通人岗匹配的关键环节;三是凝聚各方力量,政策、金融、培训等多方面协同合作。展望下半场,南郑区将持续聚焦重点群体帮扶、技能培训提质、创业生态优化,以积极进取的姿态巩固脱贫成果,全力冲刺年度目标,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民生根基,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第61-2 期待您关注.jpg

第59-3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报 刊 网 矩阵.jpg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