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县养老保险经办中心 佀海峰)
很荣幸被表彰为县人社系统“孝老爱亲”年度先进个人并参加本次“喜迎三八、孝老爱亲”主题座谈交流活动。
随着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和人们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已深入人心,在我们身边许许多多的同事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书写着自己“孝老爱亲”的动人故事,传承着“孝老爱亲”的良好家风,与一些优秀同事相比,自己在“孝老爱亲”方面做的还很不够,但在生活实践中以下几点粗浅认识与大家共同交流:
在生活中,我们要常怀一颗孝顺之心。孝敬老人既是美德又是一个人拥有感恩心的外在表现,更是良好家风的传承。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诠释了讲求孝道对一个人处事立身何其重要,生活中多少敬老孝老的生动事迹感人至深。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孝敬老人的好家风就如同一颗传播爱的善良种子,带给我们的一定是妻贤子孝的和谐幸福与美满生活。讲求孝道是孝老爱亲的核心,是一个家庭良好家风的基础。家风传承就是要传授和继承优良的家庭风尚和生活作风,所谓“上行下效”,今天,我们怎样对待父母,日后子女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我们。“子欲孝而亲不待”这名话对于我来说感触尤深,2009年,年仅64岁的母亲因病去世,未能多陪母亲余享晚年生活成为我最伤心和遗憾的事情,于是把对老人的爱加倍给予照顾好年迈的父亲,母亲去世后,为更方便照料父亲的起居生活,我和妻子马上将父亲与我们接住在一起,如今83岁的父亲虽然身体不再健硕,也已是医院的“常客”,但陪伴在父亲身边却是我最踏实和开心的时候。
在家庭中我们要常怀一颗体贴之心。有人说:家庭是心灵唯一的绿洲和安息之地。也有人说:理想的幸福的家庭既不遥远,也不会自天而降。它应靠自己的努力去求得,靠全家人齐心协力去建设。因此,在家庭中对待亲人,我们要常怀一颗体贴之心,体贴每位家庭成员。与家人相互尊重、关心体贴是一家人和睦亲善的关键。我的妻子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乡镇工作,承担包村和专项业务工作,加班加点、轮流值班是常态,这也意味着自己要相对更多分担一些家庭事务,对此,我充分理解并支持妻子的工作,也许在这一过程自己要付出更多一些时间和精力,但这种体贴和付出,家人会以不同的方式反馈给这个家庭,让我们的家庭更加和谐亲善。
对子女我们要常怀一颗慈爱之心。常言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在国人理念中,家长爱护子女永远胜过爱自己,对子女心怀慈爱之心是传统美德,更是为人父母的一份责任。在生活中,时常会遇到朋友、同事谈起如何教育子女的话题。对此,我的体会是:首先为人父母在社会生活中要厚道做人,宅心仁厚,对待子女要常怀慈爱之心,推已及人,多站在对方的角度为人着想。在慈爱仁厚环境中生长的孩子被人所爱,也会学会去爱别人,也才会有信心和勇气去面对学习生活中的艰难与困苦。其次,要自幼建立起孩子好学善思的学习习惯和踏实刻苦的学习、做事品格,这其中父母的鼓励与陪伴尤为重要,鼓励总是胜于斥责,身教永远强于言传。三是尽最大努力为孩子营造优异的学习环境。因为,在现有的应试教育环境下,以好的学习成绩安身齐家,是我们寻常家庭孩子唯有的捷径,这其中作为家长可能要付出更多时间、精力直至经济负担,这些努力和付出相较能把子女培养成社会有用之人都是为人父母应该和值得的。
总之,“孝老爱亲”是人生品格的历练,是我们共同尊崇的道德标杆,在“孝老爱亲”传统美德的生活实践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将以“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和身边优秀同事为榜样,努力在“孝老爱亲”方面做的更好。我坚信“家里有爱才温馨,家里有情才美满。”让我们共同携手践行孝亲家风,传承中华美德。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陕西城乡劳动就业网 sxcxldjy.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782481785@qq.com】
推荐
15 / 07月
08 / 07月
29 / 05月
29 / 02月
28 / 06月
22 / 05月
24 / 06月
28 / 06月
22 / 05月
11 / 03月
热榜
标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