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兵 通讯员:辛恒卫 审编:杨川)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7 月 1 日,在秦岭深处的商洛市镇安县庙沟镇双喜村广场舞台上,双喜村 “农民自乐班” 正上演着一场精彩的文化活动。自乐班负责人、镇退休干部李光志站在鼓架前,抡起鼓槌,重重敲击鼓面,“咚、咚……” 几声沉稳有力的鼓声如阵阵春雷,回荡在广场上空。鼓声未歇,村民李远富迈着自信的步伐上前,一展清亮饱满的歌喉,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演出现场,小品、快板、镇安花鼓、陕南民歌表演唱等节目轮番登场,精彩纷呈。村民们纷纷带着凳子赶来,仿佛是奔赴一场盛大的节日,只为抢占一个绝佳的观赏位置,宛如古代文人雅士赶赴雅集,不愿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这戏演得真好,原来每月演两场太少了,应一周一场,每月四场,方能更好地丰富咱农民的文化生活。” 村民叶良平不禁赞叹道,其言语中满是对文化活动的喜爱与期待。
双喜村 “农民自乐班” 成立于 2020 年 5 月,如今已有 60 名队员。他们皆是本村 60 岁以上的农民、退休教师、退休职工和老党员,虽已年逾花甲,但热情丝毫不减,宛如夕阳余晖,绽放出绚烂光彩。每逢重要节日,自乐班便会精心编排节目,既有《十送红军》《洪湖赤卫队》等红色经典,传承革命先辈的精神火种;也有《三子争父》《劝老母守好养老钱》《高价彩礼不可取》等弘扬孝老爱亲、倡导文明新风的作品。他们宛如文化使者,巡回全镇各村组、学校、企业,开展文化惠民演出,至今已演出近百场次,将文明之风播撒在每一个角落。
“农民自乐班”,是乡村 “草根” 们的欢乐集结。一把二胡,拉尽人间悲欢;一副快板,诉说世事变迁;一面小锣,敲响生活节奏;一把竹笛,吹出岁月柔情。再加上那一副副好嗓子,便是他们传递快乐的 “法宝”。他们以乡音为旋律,以生活为歌词,所唱内容多为本地耳熟能详的镇安花鼓和陕南民间传统小调,情真意切地反映着时代新风貌,唱响着幸福新生活,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乡村画卷,展现出乡村的独特魅力。
庙沟镇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亚莉表示:“创新传承,方能引领社会新风尚。近年来,庙沟镇高度重视文化惠民工程,变‘送文化’为‘种文化’,不仅加大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还积极引导农民自乐班创新发展。将乡村振兴、移风易俗、孝老爱亲等主题融入唱词,鼓励他们自编自演。这些原汁原味、贴近生活的文艺节目,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政策、弘扬新风,让身边人演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农民自乐班成为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轻骑兵’。” 诚如古人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自乐班正如同那春雨,悄然滋润着乡村的精神土壤。
如今,庙沟镇双喜村 “农民自乐班” 已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 60 人,规模不断壮大,还辐射带动了周边众多戏曲爱好者,宛如一颗文化种子,在乡村大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庙沟镇党委书记曹锋展望道:“下一步,我镇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立足群众文化需求,大力支持群众性文化活动,积极搭建平台,鼓励更多村民参与文艺创作和表演,让乡村文化如春水般涌动,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乡音悠悠,传递的是文化的韵味;文明熠熠,展现的是乡村的风采。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农民自乐班” 正以其独特的方式,奏响乡村文化振兴的乐章,让文明新风在秦岭深处绽放出绚烂之花。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陕西城乡劳动就业网 sxcxldjy.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782481785@qq.com】
推荐
29 / 05月
29 / 02月
28 / 06月
22 / 05月
24 / 06月
28 / 06月
22 / 05月
11 / 03月
18 / 06月
27 / 03月
热榜
标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