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汉协作乡村兴

  (通讯员:柯贤喜 辛恒卫)

  条条村道开阔平坦,农舍庭院干净美观,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在地处鄂陕两省三县结合部的镇安县茅坪回族镇,一个个镶嵌在绿水青山间的小村庄,回汉族群众共同谱写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赞歌。

  近年来,茅坪回族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总要求,持续推进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行走在该镇茅坪社区,目之所及,山水相依,皆是美景。

  茅坪社区是一个回汉杂居的村庄,以牛羊等传统畜牧养殖为主导产业。这几年,茅坪社区抢抓发展机遇,深挖优势潜力,坚持以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梳理探索发展新思路,大力发展木耳种植、牧草加工、劳务输出、畜牧养殖、安业清真5大产业,先后发展有畜牧养殖户120多户,存栏牛500多头,羊450只以上,2021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5万元,村人均收入达12374元,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

  茅坪社区的发展变化仅是该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为全面加快回汉民族地区发展,该镇突出紧盯脱贫成果巩固和民族团结进步两个重点,通过抓党建、谋项目、兴产业、优环境,助推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抓党建强堡垒。深入开展“党建领航·红映栗乡”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探索创新党建活动载体,不断强化头雁培育、党员管理、队伍建设,积极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党的组织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抓项目、兴产业、强治理、促发展的动力,实现了党建有主题、工作有抓手、过程有监督、效果能体现、群众增福祉的目标。抓项目争投资。紧扣“十四五”发展规划和民族地区发展实际,积极主动谋划项目,千方百计争取项目,全力以赴建设项目,2022年共谋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类项目18个。其中,藤编工艺品加工厂、峰景村养猪场、峰景村养牛场、秦岭山水乡村建设4个项目被列入县级重点项目建设。同时争取省水利厅投资2600万元,启动茅坪集镇供水保障提升项目。抓产业促增收。巩固畜牧养殖产业,培育养殖大户45户,养家畜5000余头、家禽10000余只,种植中药材1.6万亩、高山脱毒马铃薯5000余亩,建设北阳山牛肉加工厂1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发展袋料木耳50万棒、烤烟300亩、红仁核桃400多亩,产业成为赋能群众增收、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同时,用好用活“安业清真”产业品牌,鼓励引导茅坪籍人员在西安开办“安业清真”餐饮门店300余家,带动就业1000余人。抓整治优环境。坚持“多花心思少花钱”的思路,围绕“六清、六治、六无”三个重点,常态化开展“五乱”治理工作,全力建设秦岭山水乡村,形成了主要领导牵头抓总、分管领导统筹协调、村组干部紧密配合、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环境综合工作体系,先后启动了茅坪、五福、腰庄河3个示范村建设,实施了了干沟口、湖北关等重点片区整治,使乡村更美丽、洁净、宜居。这些工作有力的推动了该镇产业发展与民族团结互进共融。

  与此同时,该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7个行政村均成立了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进一步夯实了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基础,推进了回汉族共同富裕。

  10月初,来到茅坪回族镇五星村,农家小院整齐排列,土黄色墙面上的农耕壁画让人眼前一亮。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近年来,茅坪回族镇扎实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有效开展,着力形成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氛围,助推乡风文明建设和民族团结工作双进步。

  如今的茅坪回族镇,有生态、有颜值、有产业,在乡村“美、富、新”中,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生活在这里的回汉族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改善,幸福指数逐年提高。


您好!请给予《陕西城乡劳动就业报》继续支持!特此感谢!!.png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