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碗里的思念

   5月22日,是最难忘而悲伤的一天,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黄河石林景区举办的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遭遇冰雹冻雨等极端天气21人遇难,青海发生地震,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肝脏外科之父吴孟超去世了……这一天,我的心情沉重极了,眼前总会浮现出袁老蹲在稻田里忙碌的那个情景,那坚毅的目光,坚强的身躯不时在脑海里闪现,整整一天,心里酸酸的,很不是滋味,不愿意相信这些事情发生。连续几天,总要翻看手机上关于袁老的消息,泪水会不时地充盈眼眶,我虽然没有受过饥饿,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不由得想起父辈们忍饥挨饿的事情,想起一些画面中那些忍饥挨饿的人们痛苦的表情,不由得伤悲。

  袁老一辈子躬耕田野,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我被他那崇高的精神感动着,鼓舞着,我不愿相信他已经走了,他活着!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我想做一顿米饭,把米粒吃的干干净净的,用最朴实的行动表达我的感情,可是我没有勇气做,因为端起饭碗,我会情不自禁的想起袁老,想起这个让中国人民吃饱饭的老人。袁老的灵车驶过街头,群众长街簇拥相送,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的人泣不成声,这种场面使人感动而难忘,我想有很多很多的人端起饭碗都会想起这位让我们吃饱饭的科学家。我是幸福的一代,没有经历过饥荒,没有经历过战争,可是我学习了党史后,我知道我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老一辈革命家、科学家用奋斗用心血换来的,就像一粒粮食,粒粒皆辛苦。温饱是人类的第一需求,正如袁老说的:“人们先吃饱饭才有力气建设国家,”是谁实现了这个追求,当然是伟大的科学家袁隆平院士了,他为建设新中国提供了生存保障。

  想起过去,农村种植粮食打的不多,靠天吃饭,收麦子都是用人工劳作,每当到了夏收的时候,要早晚观天象,生怕颗粒不能归仓。每当雷雨频发,就要急忙把割好的麦垛囤放到一起,夜里响雷,使农人们胆战心惊,就得赶紧起来挑着灯去夜战摞麦子,要是遇上连阴雨,麦子就会发霉长芽。那时候,讨饭的人真多,有很多吃不饱肚子的人乞讨。想起我家,父亲在碾场的时候,用扫帚一遍又一遍的扫,生怕把那一颗粮食给遗忘了,他用手把扎在土场里的麦子一粒一粒的抠出来,收完麦子还要到地里把遗落的麦穗拾掇上,他和爷爷吃饭,总是把饭碗舔的油光,吃馒头的时候用手接着馍渣,从不浪费。有时候,我吃饭不小心把饭渣掉在地上或者是剩点饭,都会遭到父亲的严厉批评。那时候,只是觉得父亲很节俭,不知道全国有很多很多像父亲一样受过饥荒的人,体会不到那一代人饿肚子的煎熬。后来听父亲讲述了闹饥荒的一些事,听说在饥荒的年代,很多人都饿死了,有人无法养活孩子就送人了,我家把一个姑婆不知道送到哪里了,有人工作、读书都是因为肚子饿放弃了,人们没有粮食吃的时候,吃草根,树叶,蔷薇果,饿的面黄面黄肌瘦,身体浮肿,再想起红军在长征途中吃的棉絮,草根……还要打仗,哎,没啥吃真是太痛苦了。再后来,发现村里时常会来要饭的,父母会尽力施舍他们一个馒头。慢慢的,我读书了,我明白了父辈明为啥如此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我知道了一个解决了中国吃饭问题的人叫袁隆平,他研究了杂交水稻,改变了中国粮食短缺的问题,叫人们远离了饥饿。随着工作阅历的加深,我更加深深的明白是我们伟大的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在小康路上,让我们的科学家满腔热情的热爱我的祖国,造福了人类。

  我只是在书本上,在网络上见过他,他走了,我就像失去我的爷爷那样悲伤,我的眼前会不时的浮现出他手持水稻在田间忙碌的身影,会浮现出我的爷爷吃饭的情景,会想起父母责备我浪费粮食的表情,会想起很多事情。记得小时候,长在农村的我没听说过大米,很多人根本就买不起大米,也没有吃过米饭。我第一次吃米饭,大概是来县城到姨母家做客,我那时候已经十几岁了,我在姨母家吃了我平生第一次米饭,姨母说要给我和母亲蒸米饭,我好激动,期盼着、高兴着。因为我在乡下吃的都是玉米糁子,我连“米饭”这个词语都没有听过。我就把姨母跟前跟后的,想要看看米饭到底是什么饭,看着她把米放进蒸笼,我焦急的等待着,守在锅灶旁边不肯离去,不停的问米饭什么时候做好。当我闻到一股浓浓的香味的时候,姨母告诉我可以吃饭了。白花花的米粒变得松软而丰满,躺在饭碗里冒着香气,又跳到我的肚子里,叫我唇齿留香,我一口气吃了个净光,那种饭香饱腹的感觉至今难以忘记。外出求学后,因为米饭很贵,我很少吃。现时代,全国人民已经摆脱了贫困,大米走进了千家万户,人们可以随时吃上米饭,我们丰衣足食,豪情壮志的建设我的祖国,我们怎能忘记那些创造这个幸福新时代的领路人,怎能忘记以稻济天下的科学家呢!我要永远记住这个叫我能吃到大米的人,我会永远把我的思念装在饭碗里。

  数日来,每端起饭碗,我就会想起袁老,我会想起父亲的教诲:“不要浪费一粒粮食,要勤俭节约”。我也会反复把《悯农》这首诗歌念给孩子听,叮咛孩子们把饭吃干净,好让我的孩子也记住这位科学家。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袁老为了研究水稻,躬耕田野,披星戴月,风吹日晒,是多么辛苦呀。他用汗水换来了全国人民的温饱,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就像他说的“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他也用一生,诠释了这句活的意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不会忘记他,我们就要做一粒好种子,无论在哪里,在什么环境下都能发芽生长,为我们的祖国贡献力量。

  袁老走了,他的精神永存,他留给我深深的思考。我知道他去了天堂,他带着梦想的种子去了远方,他还想把稻香洒满整个宇宙,让天上人间都不在饥饿吧。感谢他,悼念他,我们就要不断的学习,学习科学家们的追梦精神,奋发图强,不负时代,让我们学习他的高贵品质和崇高风范,胸怀祖国、服务人民。让我们及我们的孩子珍惜每一粒粮食,反对浪费,勤俭节约。让我们像他那样做一粒有光和热的种子。  (麟游县人社局 剌婷)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