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镇安县茅坪回族镇五福村塔架木耳产业基地,经常看到一名身材瘦弱、皮肤黝黑的小伙子在木耳架子旁走来走去,查看着木耳的长势情况,群众们亲切的叫“老惠”,其实“老惠”不老,他就是五福村党支部副书记、回乡创业青年土专家惠德田。
勇于回乡创业
1999年从陕西煤炭工业学校毕业后的惠德田,原来一直在西安做水暖生意,吃苦耐劳的他生意做的风生水起,经过艰苦打拼,也积累了一些资本。但生意场上得意的他每次回老家,看到家乡贫苦穷困的面貌,回乡创业的想法悄然萌生。
2017年,他毅然关停了经营20多年的水暖建材店,将妻子和孩子留在西安,回到了生养自己的五福村,投资30万元成立了五福村金泰福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起了200余亩的二花、五味子、苍术等中药材基地,合作社通过接受贫困户入股、流转闲置土地和吸纳附近群众务工等形式,带动了周边35户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户均年增收5300余元。他也开创了五福村人才回乡创办合作社的先河,成为村里家喻户晓的致富带头人。2020年3月村党支部换届,作为回乡创业人员的他,被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
当领导问他生意做的这么好,为什么会想到回村当村干部,他回应道:“一个人富不算富,能让乡亲们都富足起来才是真的富”。
勤于为民兴业
五福村地处偏远,各种矛盾突出, 作为副支书的他,刚到村面临的第一个棘手问题就是宣传动员群众缴纳农合疗款和小额人身保险。“不是我们不交,你看我们的路,又窄又烂,也没人来修”!“合疗款年年交、年年涨,交不起”……面对群众反映的意见,惠德田耳朵听着,心里想着。一边反复给群众宣传相关政策做思想工作,一边认真思考如何解决好群众反映的这些现实问题,在他和村“两委”会一班人的耐心细致工作下,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信任,五福村在全镇第一个完成缴费任务。
担任村干部以后,惠德田想的更多的还是产业发展问题,他发现发展林果、中药材等产业周期长,见效慢,必须发展周期短、见效快的短期产业,以短养长持续发展。2019年他考察发现食用菌种植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非常适合村上发展,经与村委会商量,通过支部带大户,大户带小户,在全村大力发展塔架木耳产业,三年来全村累计发展塔架木耳37万袋。2020年,他又在全县率先引进红仁核桃品种,建高标准示范园60亩,采穗育苗基地25亩。在惠德田的带领下,全村有劳动能力户基本实现了长短产业结合发展全覆盖。
乐于纾难解困
“他不仅做事雷厉风行,而且品行好,对群众有耐心,视群众如亲人,做群众工作人信服!”退休老支书刘仁信说。
居住在五福村二组高山上的脱贫户庞绪会,儿子早年因意外去世,儿媳妇改嫁他乡,年龄大了身边没有人照顾生活。屋漏偏逢连阴雨,2019年3月,因长时间阴雨天气致使庞绪会老人家的出行道路被水冲毁,家里的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出现短缺,惠德田得知此事后,就自己买上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徒步走了2公里的泥泞小路,将物资送到了庞德会家里,随后又帮助老人清理路面塌方,整整忙碌了一天。
在二组柳儿沟种植核桃、中药材的时候,他发现柳儿沟的通组路通行条件差,很多农产运不出去,直接影响群众生产,于是他多方奔走,找项目要资金,硬是凭着一颗恒心打动了领导、争取资金实施了柳儿沟公路硬化,不仅大大改善了沟内核桃、中药材产业发展条件,也为群众出行和农产品运输提供了便利。
作为一名回乡创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年轻人,惠德田用辛勤努力和付出为家乡群众尽快走上致富路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今年村支部补选,他又被推荐为村支部书记人选接受组织考察,他表示自己讲话坚守初心不改,继续发展好产业,办好群众事实,努力让乡亲幸福生活更加美好!
(通讯员:田欣 辛恒卫)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陕西城乡劳动就业网 sxcxldjy.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782481785@qq.com】
推荐
27 / 09月
03 / 08月
17 / 01月
15 / 12月
11 / 01月
13 / 10月
27 / 12月
25 / 10月
15 / 08月
17 / 10月
热榜
标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