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非 党率航 王一功 初审:央行 央通达 李山林 审编:杨川 )
清晨,薄雾笼罩着秦岭深处的柞水,柞水县人民医院新住院大楼静静矗立。对柞水百姓而言,这里不仅是就医之所,更承载着来自南京的深厚情谊与健康希望。南京鼓楼医院的帮扶专家周万青,如今已是柞水县人民医院的 “当家人”。作为南京鼓楼医院第三批 “组团式” 帮扶医疗队队长兼柞水县人民医院院长,周万青接过前任的接力棒,深知责任重大。他聚焦 “强管理、精业务、惠民生”,将干部作风整改与医疗服务质量提升作为帮扶工作重点,在秦巴腹地书写着新时代的帮扶答卷。
把诊室搬到山坳里
周万青院长深知,医院要服务好群众,干部作风是关键。他上任伊始,便以坚定决心推动全院干部作风转变。“挂号排长队,检查来回跑,取药又得等半天,看个病大半天就没了!” 这是他在满意度回访中听到最多的抱怨。周万青带头化身 “患者”,亲身体验挂号、候诊、检查、缴费、取药等环节。在拥挤的门诊大厅和漫长的检查等候区,他真切感受到群众 “看病烦”“看病等” 的痛点。这种 “沉浸式” 体验,触动了管理干部,改变了他们 “坐办公室” 的管理思维。
为打通民意 “最后一公里”,周万青推动设立 “院领导接待日”。每个接待日,他都热情接待,耐心倾听患者和家属的意见建议。一位反映住院部热水供应问题的老人,第二天便看到了改善。意见箱不再形同虚设,成为群众倾诉心声、寻求帮助的温暖渠道。周万青坚信,好作风要体现在行动上。他带领帮扶专家和医院医务人员,组建了 “车轮上的医疗队”,足迹遍布红岩寺、杏坪等偏远乡镇。“南京专家都到咱家门口来了!我这把老骨头,去趟县城不容易啊!” 红岩寺镇张大爷在义诊现场激动地说。一年间,这支队伍深入基层义诊 7 次,服务群众 1020 人次,健康咨询 660 人次,免费发放药品价值 5000 多元、检查券价值 2 万多元。
在杏坪镇的一次义诊中,妇产科帮扶专家史美华发现一位老奶奶腹部异常肿大,立即协调住院,成功切除了 11 公分的卵巢良性肿瘤。术后五天,老奶奶康复出院,家人拉着史主任的手,非要合影留念,并发送感谢信息:“你们真是活菩萨,救了俺娘的命!” 史美华坦言:“老乡这份沉甸甸的信任,就是我们跨越千里最大的动力!” 作风转变不仅惠及患者,也让干部职工受益。周万青组织专家团队 “走进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 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和体检服务,惠及 500 多人,发放免费 CT、B 超检查券 200 多份。“平时工作忙,顾不上检查,专家上门服务太贴心了!” 一位机关干部由衷赞叹。这一活动不仅普及了健康知识,更传递了医院主动服务的温度。
让技术扎根在泥土里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是周万青帮扶工作的核心目标。他深知,这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和满意度。在周万青的倡导下,柞水县人民医院启动首届 “医疗质量月” 活动,这并非一阵风,而是持续改进的开端。活动聚焦核心制度落实、病历书写规范、合理用药、院感防控等关键环节,通过自查、互查、专家督查、整改落实闭环管理,修订完善了多项院科级核心管理制度。“以前觉得病历写差不多就行,现在才知道每一条记录都关系到病人的安全和医疗质量,马虎不得!” 一位年轻医生在参加完培训后深有感触。定期的院周会成为传达质量要求、通报问题、分享经验的重要平台。
在周万青 “1+1+N”(1 名专家、1 个科室、N 名骨干和 N 项技术)帮扶体系的推动下,技术攻坚成果丰硕。泌尿外科、妇产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填补了柞水医疗空白,赢得患者口碑。在周万青的指导和团队帮扶下,医院学科建设实现飞跃,康复医学科、检验科成功获批 “十四五” 商洛市第一批临床重点专科,消化内科成为培育建设单位。这不仅标志着技术实力得到认可,更意味着本地患者能享受更规范、更高水平的诊疗服务。检验科和中医康复科培养的骨干人才成功入选国家级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印证了周万青 “培养带不走人才” 的理念。“能成为国家级专委成员,以前想都不敢想!是周院长和南京专家给我们插上了翅膀!” 柞水县医院入选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的周子瑜激动地表示。创伤中心、胸痛中心(国家基层版)顺利通过验收,卒中中心进入省级验收阶段。三大中心的建设,为柞水县急危重症患者搭建起高效的生命救治网络。
巩固发展商洛市首家互联网医院成果,提供预约挂号、缴费、复诊、咨询、检查预约、药品配送等全流程线上服务,特别是 “互联网 + 护理” 服务,将 15 个基础护理、管路维护等项目送到行动不便的患者家中,解决了患者和家属 “就医难”“护理难” 等难题。“在镇上做了心电图,县里专家马上就给结果了,又快又准!” 一位偏远乡村的冠心病患者切实感受到了便利。加入南京鼓楼医院鼓楼云影像联盟,疑难影像可实现上级专家远程会诊,诊断准确率达 98.5%,缩短了患者等待时间,降低了不必要的重复检查费用。
把心贴在乡亲心窝里
2024 年 7 月,柞水县部分乡镇遭遇罕见强降雨,引发山洪险情。周万青闻讯后,第一时间率领由南京帮扶专家和本院精干力量组成的应急医疗队,冒着大雨奔赴受灾最严重的乡镇。他踩着泥泞,挨家挨户搜寻需要帮助的群众,在临时安置点设立医疗救治站。他顾不上满身泥水和疲惫,亲自为受伤群众清创、包扎,安抚受惊的老人和孩子。一位在洪水中擦伤手臂、惊魂未定的老大娘,看着蹲在自己面前细心处理伤口的周万青,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这么大的雨,这么危险的路,你们咋这么快就来了啊!看见你们,我这心就踏实了!” 在灾情最严峻的十几个小时里,周万青和医疗队连续奋战。当受伤人员都得到妥善安置,天边已泛起鱼肚白。浑身湿透、声音嘶哑的周万青,才在队员的催促下稍作休息。他用实际行动,在危急时刻为受灾群众筑起了一道坚实的 “健康堤坝”,诠释了医者担当。
从秦淮河畔到秦岭南麓,周万青带领南京 “组团式” 帮扶医疗队,以精湛医术和赤诚仁心,在柞水大地书写着动人篇章。他们带来的不仅是先进技术和管理,更是医者情怀。“征程未有穷期,奋斗永不止步。” 周万青深知,帮扶有期,情谊无价,提升柞水县人民医院自身 “造血” 能力,让优质医疗服务扎根这片土地,守护好秦岭深处每一位父老乡亲的健康,是他和所有帮扶队员的初心与使命。山海同心,医路同行,这份跨越千里的健康守护,正焕发出蓬勃生命力,照亮柞水百姓更加健康幸福的未来。
(来源:商洛日报)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陕西城乡劳动就业网 sxcxldjy.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782481785@qq.com】
推荐
08 / 08月
05 / 08月
05 / 08月
01 / 08月
15 / 07月
08 / 07月
29 / 05月
29 / 02月
28 / 06月
22 / 05月
热榜
标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