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微光,野草新生:五四精神的时代印记

  (作者:宝鸡市眉县养老保险经办中心 栗启 审编:杨川)

五四-3.jpg

  街角咖啡店的墙面上,一幅复刻的五四运动老照片格外醒目。黑白影像里,青年们高举横幅,神情坚毅而激愤。几位大学生模样的顾客在画前短暂驻足,举起手机拍下这一幕,旋即又低头沉浸在短视频的世界中。画中与画外青年的目光,似有交汇,却又迅速错开。

  柜台后的年轻店员见我凝视着照片,随口说道:“这是老板的主意,说是‘五四精神主题月’。” 他嘴角泛起一丝笑意,“其实是为了推新出的‘觉醒咖啡’。” 我接过印着《新青年》封面的纸杯,忽然忆起大学教授曾说:“五四精神如同野草,看似枯萎,春风一吹便又蓬勃生长。” 彼时只觉这比喻老套,此刻在满是商业气息的氛围里回味,却体悟到其中深意。

  办公楼新来的实习生小周,总爱在午休时躲进楼梯间读书。一次偶然,我瞥见他手中的《狂人日记》。面对我的目光,他略显羞涩地解释是为毕业论文准备。然而翻开他的笔记本,密密麻麻的批注里,藏着许多超越论文范畴的深刻思考。在某个边角,他用小字写道:“吃人的礼教,如今改头换面成了什么?”

  地铁口,青年志愿者们正为山区儿童募捐。人群中,一位身着汉服的女孩格外引人注目。她向路人耐心讲解时专注的神情,让人不禁联想到百年前街头演讲的女学生。即便有人嘲讽她是在作秀,她依旧坚定地回应:“做总比不做好。” 阳光洒在她发间的木簪上,投下的影子宛如一支小小的火炬。

  深夜的便利店,值夜班的大学生趁着空闲,在收银台后悄悄写诗。当我进店购物,他急忙合上本子,却不小心露出扉页上抄写的李大钊的句子:“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 玻璃门上,我们的倒影相互重叠,一时竟难以分辨彼此的身份。

  这些如星火般的瞬间,存在于快递小哥摔伤的膝盖上,藏在程序员抗议 “996” 的代码注释里,映在支教老师被晒黑的脸庞中。它们没有教科书里记载的那般波澜壮阔,却似野草般,在城市生活的缝隙中顽强生长。

13.jpg

  回家途中,几个中学生正围着路边的蒲公英嬉戏。他们轻轻一吹,白色的绒球如小伞般漫天飞舞,飘落在 “五四大道” 的路牌上。少年们笑着跑开,或许他们并未意识到,自己正重复着一个古老的游戏 —— 将希望的种子,播撒向未知的远方。



第61-2 期待您关注.jpg

第59-3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报 刊 网 矩阵.jpg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