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辛恒卫 初审:央行、央通达 审编:杨川)
“这不仅是物质上的鼓励,更是家乡给我们的底气。”8 月 13 日下午,商洛市镇安县高峰镇渔坪村会议室里暖意融融,2025 年 “重教兴学” 座谈会在此举行,15 名高考成绩优异的 “准大学生” 接过饱含乡梓深情的 “开学礼”,话语间满是感动。
这份特殊的礼物,源自渔坪村坚持了 8 年的约定。自 2018 年起,为培育崇学重教的村风,渔坪村将升学奖励金制度写入村规民约,由驻村单位与爱心企业共同出资,对本村考取本科的高三学生每人奖励 500 元。从最初的 “凑份子” 到如今的制度化安排,这项举措已成为村里最亮眼的文明印记,更成为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村里的奖学金像一根纽带,让在外求学的我们始终牵挂着家乡。” 渔坪村在校大一学生刘鑫源的话道出了学子心声。如今,村里的大学生们每年暑假都会主动返乡,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宣传政策、整治人居环境,形成了 “反哺家乡、共建共享” 的良性循环。
“从 2018 年为 10 名大学生发放 5000 元奖学金,到今年的第 8 个年头,‘奖学传统’从未中断。” 渔坪村党支部书记张福成介绍,渔坪村山清水秀、人才辈出,每年都有多名学生考上大学走出大山。起初,村干部党员想为学子们添份力,却受限于村集体资金。驻村帮扶单位和爱心企业得知后,主动伸出援手,这一支持便是 8 年。
8 年间,共有 71 名学子受益于这项奖励,累计发放鼓励助学金 35500 元。座谈会上,村 “两委” 党员干部为 15 名优秀学子披红戴花;县政协领导、“宜佳农庄” 企业负责人、本村籍西安铁一中教授刘博及驻村单位领导为学子们颁发奖金,向他们表示祝贺,并寄语他们在新的求学路上勤奋钻研,常怀感恩之心,学成后孝敬父母、回馈社会、建设家乡,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陕西城乡劳动就业网 sxcxldjy.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782481785@qq.com】
推荐
08 / 08月
05 / 08月
05 / 08月
01 / 08月
15 / 07月
08 / 07月
29 / 05月
29 / 02月
28 / 06月
22 / 05月
热榜
标签
关注我们